塞罕坝机械林场三代人53载为京津筑起绿色屏障【批木网】

发布时间: 2015年10月07日 17:17:00 已收藏 收藏

 木材人都在用的神器—扫一扫下载APP

批木网—网上木材市场!点击此处下载APP


  誓让荒原变林海

  ——塞罕坝机械林场三代人53载为京津筑起绿色屏障


  塞罕坝的秋天是壮美的。这里层林尽染,仿佛置身于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抚摸着碗口粗的落叶松,1964年上坝的陈彦娴激动地说:“谁能想到,5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高寒荒漠。”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围场境北,紧挨着距北京仅有180公里的浑善达克沙地。53年的绿色接力,塞罕坝机械林场三代人累计人工造林112万亩,一片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奇迹般地在高寒荒漠上站了起来,构筑了一道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的绿色长城。

  在恶劣的条件下,他们在流沙中植树,在荒漠上建设,用心血和汗水造就了万顷林海

  9月15日,塞罕坝正式进入秋季防火。亮兵台望火楼上,刘军和齐淑艳夫妻俩每隔15分钟就瞭望一次。这座望火楼在塞罕坝最高的大光顶子山上,海拔1940米。因为能眺望远处的林海,望火楼还有个诗意名字:“望海楼”。

  塞罕坝拥有112万亩森林,分布着9座望火楼,就像林场的眼睛,密切注视着可能发生的火情。

批木网

  “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塞罕坝人。”站在望火楼楼顶,刘军告诉记者。1958年,他父亲刘海云来到塞罕坝,后在亮兵台望火楼当了一名瞭望员。10年前,刘军子承父业,成了望火楼的瞭望员。去年,刘军的儿子成了阴河林场的一名消防员。

  刘军深有感触地说,过去的望火楼异常艰苦。曾有一对夫妇从1984年到1996年在一个守望台一守就是12年,儿子在山顶出生,由于营养匮乏、很少见人,两岁多了还没长出牙,四岁了仅会叫爸爸妈妈。

  但困难没有阻挡住塞罕坝人的艰苦奋斗。在恶劣的条件下,他们在流沙中植树,在荒漠上建设,用心血和汗水造就了万顷林海。

  老书记王尚海,塞罕坝事业的领路人,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智慧都献给了塞罕坝。

  副场长张启恩,塞罕坝林业技术的奠基人,放弃了让人羡慕的林业部工作,放弃了北京舒适的生活,携妻带子,扎根塞罕坝。

  ……

  53年后,塞罕坝变了。望火楼里的生活条件逐渐改善,通了电,打了水井,装了电视,室内有暖气,楼顶还安装了森林防火红外探火预警雷达监测系统。

  31年前,现任塞罕坝林场党委书记刘海莹来到塞罕坝。来时,樟子松只有1米高。如今,碗口粗细的松树已经蹿到了5米高。他说,靠着艰苦创业、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三代人交出了无悔坚守答卷。

  创业者们攻克了各个技术难关,战胜了57万亩的“雨凇”灾害、12万亩的特大旱灾,让昔日的塞外荒原披上了绿装

  9月16日,刘海莹站在指着一块儿“全国生态文化林健康经营模式”展板告诉记者,这里是著名的“马蹄坑大会战”的发生地,现在已成为茂密的千亩松林。

  53年前,一支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队伍,在这里凿开了塞罕坝的第一个树坑。

  林场的第一代建设者、75岁的赵振宇回忆说,塞罕坝曾是“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高原荒丘。上世纪50年代,沙尘暴频袭北京,粒粒黄沙的主要来源地是海拔高达1400米的浑善达克沙地。

  1962年2月,国家批准建立塞罕坝林场。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369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工人,组建了塞罕坝林场。

  恶劣的自然条件,让造林之路并非坦途。这里冬季漫长,年均气温在零下1.4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43.2摄氏度,年均积雪7个月。由于环境恶劣,加上缺乏高寒、高海拔地区造林经验,在建场前两年,塞罕坝造林成活率不到8%。经过2年多的摸索、实践,他们终于改进了传统的遮荫育苗法,在高原地区首次取得全光育苗成功,彻底解决了大规模造林的苗木供应问题。1964年春天他们开展了提振士气的“马蹄坑大会战”,造林688亩,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开创了国内高寒地区栽植针叶树成功的先河。

  随后,创业者们逐一攻克了育苗、机械造林和人工造林各个技术难关,同时战胜了57万亩的“雨凇”灾害、12万亩的特大旱灾。

  如今,塞罕坝第一代创业者都已暮年,有些甚至已经永远离开了,但科学求实、争创一流的精神,薪火相传。

  “岩石缝也能种树,就啃硬骨头!”9月16日,母子沟营林区场长邓宝珠来到王铺坑沟梁顶,指挥岩石缝中种树。4年前,塞罕坝启动了针对“土层瘠薄、岩石裸露”等困难立地的攻坚造林工程。目前已累计造林5.1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4个百分点。有人形象地比喻,112万亩人工林,按株距1米计算,可绕地球8圈。

  如今,塞罕坝进入二次创业的新征程。副场长陈智卿说,科技兴林的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励,填补了世界同类研究空白。木材蓄积消耗不断降低,一度占全部收入90%以上的木材产业比重降到41.6%,旅游、苗木、风电等绿色经济收入占据了半壁江山。

  百万亩林海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每年吸收二氧化碳74.7万吨,为京津输送清洁淡水1.37亿立方米

  “滦河源头”吐力根河,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潺潺,清澈见底,远远望去像一条玉带飘落在坝上草原。吐力根河是河北与内蒙古的分界河。

  53年来,塞罕坝人践行“为首都阻沙源”的神圣使命,默默诠释着无私奉献和真情付出。

  一棵树苗,一生相托;万顷林海,代代传承。在围场的家中,“六女上坝”的主人公之一的陈彦娴告诉记者,她放弃了城里优越的生活,1964年来到林场,亲历了塞罕坝的“成长”。

  “把青春奉献给林场,我无怨无悔!”年过七旬的陈彦娴自豪地说,尽管第一代创业者都退了下来,可是后代们接过了老一辈手中的接力棒。

  千层板分场场长于士涛,2005年大学毕业后,来到了塞罕坝,由一名技术员逐渐成长为一个分场的场长。女友2011年林学硕士毕业后,也选择来到了塞罕坝,把根扎在了塞罕坝。

  一个个无私奉献,换来了绿水青山。塞罕坝用占全省国有林面积13%的林地,培育出了占全省国有林蓄积量35%的森林。预计到今年年底,林地面积将由112万亩增加到11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80%提高到83.7%。

  如今,塞罕坝已经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生态恢复和经营的先进典型,成为孕育生态文化作品的创作摇篮,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塞罕坝地域空间、超出了林业行业范围。

  53年的奋斗,塞罕坝百万亩林海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涵养了滦河、辽河的源头,筑起了为京津阻沙源的绿色长城。巨大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为京津输送清洁淡水1.37亿立方米。最近十年,北京春季沙尘天数减少了七成多。

来源:批木网整理

批木网——网上木材市场!anywood.com


  凡是与 木材 木业 红木 原木 人造板 地板 板材 家具 木工 木工机械 家装材料 油漆化工 紫檀 酸枝 spf 辐射松 松木 榉木 锯材 榆木 楠木 乌木 沉香 檀香 纤维板 黄花梨 香樟 橡木 椴木 杨木 桦木 白蜡木 花旗松 南方松 黄檀 鸡翅木 胶合板 有关的资讯、供求、人脉,全在批木网 
文章关键词:  塞罕坝机械林场 红木 原木 陈彦娴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