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文化的民族特性|从工具上探讨怒族生产中的木文化【批木网】
发布时间: 2016年08月05日 10:16:00
木材人都在用的神器—扫一扫下载APP
在民族学和人类学领域,通常将文化分为三类,被称为文化三分法,即按文化的内涵和性质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首先面对的是“自然界”,为了适应和改造它,人类创造了第一种文化即物质文化。自然界中,生态环境是民族的生存空间,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北方的畜牧业文化和南方的农耕文化就是最明显的在不同环境下生成的不同文化。
怒江是怒族的主要聚居地,以高黎贡山主山脊为界,东以碧罗雪山主山脊为界,而怒族主要分布在沿怒江的河谷地带或是海拔米到米的地方,有保存完好的广袤的阔叶林,为我国西南最引人瞩目的原始常绿阔叶林。这样的生态环境和人们活动的交互作用,表现为怒族在生产生活上与木有密切的特殊联系。在主要的生计方式:狩猎中所用的弯弓、织布所用的工具、用于农业生产的工具这些都是怒族在与自然界作斗争,适应和改造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文化。
【怒族】
在怒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下,怒族的耕地一般按自然地势和农作物的种类分为牛犁地、火烧轮歇地、锄挖地、水田四种。但是由于生产技术落后、耕作方法粗放,产量极低。在匹河,为适应山高坡陆的自然特点,居住在当地的怒族一般采用牛犁地和锄挖地。其中,牛犁地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单牛犟地,多用于陆峭的山坡;一是二牛抬杠,多在和缓的坡地上进行。用于犁田的用具是木制的,前面检一头牛或两头,后面栓上木制,人在后面指挥牛的方向。而锄挖地大部分都分布在陆坡地带。在坡度较大的地方,一般只能采取“刀耕火种”的生产技术进行,所使的农具主要是木点种棒,是一根细木棍,长约1米,非常简便。播种时由男子手持点种棒在土中戳洞,走一步戳一洞,一左一右,同时点种两行,穴距为二、三尺,当然也会因气候和土质不同而有异。妇女则紧跟其后点籽。有的右手戳洞、左手点种,一个人便完成全部操作。这种播种方式,所用的木点种棒是怒族古老重要的工具,由于适合在陆峭的山地上耕作,直到现在也还在广泛使用。在生产中,除了犁外,还有很多的木制器具被广泛的使用。如木锄,—般采用采用木质坚硬的青钢栗木即小板栗树制作而成,呈钩形;刀把,一般采用木质泡、绵两种树制作而成,呈扁圆形;刀鞘一般采用铁杉木制作而成,长短不一。此外,还有鹤嘴锄、木点种棒、木扒、木幸巴、连杆、柜斗等。
【怒族生产工具 柴刀】
在匹河,怒族妇女除了进行农业生产外,还要进行纺织,一家人穿的、家里用的布基本都是由怒族妇女亲手纺织出来的。而纺织用的工具基本都是木制的,在纺纱的过程中,主要是使用手纺车。通常是中间以一根木棍为轴,两边各用六根小木棍以轴端为端圆心交叉绑成,地上随便竖两根树又为支架,抢线时只用一个直径在左右的纺轮,上面插着一根长约的木棒作抢轴,抢线者一手摇轮、一手送麻,十分简便易行。其他的织具同样也是木制的,其结构也不复杂。在这些工具的帮助下,怒族妇女所织出来的布,又细又密,不仅柔软暖和,而且坚郁不透水,密实耐用,美观大方。【怒族生产工具 纺织】
过去,由于受社会经济的限制,怒族用于舂米的器具——木壤也是用木制成。由于这样的木制品是用于舂米或玉米,它要承受很大的冲击力,因而通常要用栋树这种密度很高的树木制作而成。怒族社会中,木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其间,木作为最基本的生产生活工具与怒族的生活息息相关,木在这些文化功能的联系中,体现出了怒族文化的整体性。
【怒族出行工具 独木舟】
来源:批木网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木材 木业 红木 原木 人造板 地板 板材 家具 木工 等资讯、供求、人脉,全在批木网
【相关阅读】木文化纯干货 | 传统木材运用(木结构)的著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