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动乡愁的立夏习俗【批木网】
发布时间: 2016年05月05日 15:17:00
木材人都在用的神器—扫一扫下载APP
立夏,二十四节气之一,我国自古就很重视立夏节气。立夏还是一个传统的岁时礼俗节日,民间习俗还有“立夏吃蛋,石头都踩烂”,说立夏时吃鸡蛋鸭蛋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耐暑。有的立夏食笋,有的立夏喝酒,都是赶在节日这天,名曰“立夏见三新”,南方地区旧时逢立夏日,各家蒸新茶,并配以各种水果,馈赠亲戚邻居。
本文辑取部分习俗,以追寻立夏的传统记忆。未尽和纰漏之处,欢迎点评补充。
l立夏习俗——出城迎夏
古代的君王们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礼记·月令》中说:“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夏于南郊。还返,行赏、封诸侯,庆赐遂行,无不欢悦。”
【批木网】
l立夏习俗——春愁付诗词立夏这一天,古也称春尽日,一般骚人墨客,惜春心事难免多情,春愁付诸诗词,邀朋聚饮,留下很多传世佳作。(见《立夏日,有没有一句艳美诗句,叩痛了你的心扉?》一文)
l立夏习俗——称人
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立夏称人流传至今,每当立夏之日,人们吃罢中饭,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称。
【批木网】
古诗云:“立夏称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称老人时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称姑娘时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称小孩时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l立夏习俗——醉夏
在台州,立夏节时采苎麻嫩叶煮烂捣浆,拌以麦面粉做成薄饼,在平底锅上摊成麦煎,裹荤素肉菹吃。这天不会吃酒的人也多少喝一点,或吃糯米酒酿,以尽醉才歇,所以称“醉夏”。老年人还吃鸡粥,以补身体。台州本地籍人还吃青梅、鸡蛋、桂圆。吃了桂圆,相传可以常年眼目清明,吃了梅子夏季不腰酸,吃了鸡蛋可以健脚骨。玉环的闽南籍人则以鸡蛋和猪肉加红糖老酒蒸吃,作为立夏进补。
l立夏习俗——挂蛋、斗蛋
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痉夏。”挂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极易痊夏。人们便在立夏日中午,煮好阿圈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以祈求孩子在夏季健康成长。胸前挂上蛋的孩子们便三三两两围在一起玩斗蛋了。蛋有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决出胜负。
【批木网】
l立夏习俗——买红花立夏时节,在浙南各地,每户人家还要购红花、新茶,备一年之用,有诗云:“立夏晴和四月天,与郎商酌岁支钱;红花盐菜俱难缓,更买新茶过一年。”红花为妇女染衣之用,产于四月,也必须及时购买。
l立夏习俗——穿耳朵
旧时母亲选择立夏日为女孩子穿耳朵,穿时一边哄孩子吃茶叶蛋,当孩子张口咬蛋时即一针捷穿。也有为家养猫儿穿耳朵、扎上红头绳的。
l立夏习俗——吃鲥鱼
温州有立夏尝鲥鱼的习俗。鲥鱼,是我国著名的鱼类。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载:“初夏时有,余月则无,故名鲥鱼。每年蓬春夏之交鲥集群由海溯游江河产卵,体内脂肪丰厚,肉极鲜美。”据传,立夏节后,鲥鱼骨硬不好吃。如节前送鲥鱼给人,一般簪有香花。清瑞安孙琴西《赠小石送鲥鱼诗》中有“黄鱼风信拣花时,又点仙葩送雪鲥”之句,并自注:“吾乡送鲥鱼,以月季花掩映其上,姿态益妙。”
【批木网】
l立夏习俗——吃补食建德民谣:“立夏日,吃补食。”一般都吃红枣烧鸡蛋和黄芪炖鸡,以滋补身体,准备投入紧张的农业劳动。也有吃五虎丹的,“五虎”即红枣、黑枣、胡桃、桂圆、荔枝。还有吃“三两半”的,即党参、黄芪、当归各一两,牛膝半两。
l立夏习俗——吃健脚笋
立夏,石笋刚露尖,在湖州山乡,家家都要去挖几根,带壳放在炭火中煨,煨熟后剥去笋壳,蘸些盐、酱油和胡椒粉吃,谓之“健脚笋”。据说吃了健脚笋,可使脚骨健。
【批木网】
在舟山,中午用豇豆糯米饭、乌笋、软菜、带子蟹、鲳鱼等祭祀先祖。所煮的乌笋、软菜都不切碎,叫做“脚骨笋”、“扇风菜”,传说吃了乌笋可以健脚,吃了软菜防中暑,吃了豇豆饭可以防蚊虫叮咬。在建德,山里人还上山拔野笋,整条放入盐水里泡着吃,谓之“吃健脚笋”。
临安、于潜两地,家家烧笋焖肉。烧好后,全家男女老幼,每人食笋两根,儿童还加鸡蛋一只,认为立夏吃只蛋,力气多一万。此俗至今犹存。
四川、岩坦山区家家要吃笋、槐豆。说吃了竹笋脚骨硬,好爬山。还吃青梅,烧青茶,以防“蛀夏”。
l立夏习俗——五色饭
在宁波,各家以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小豆拌白粳米煮饭,俗称“五色饭”,也叫“立夏饭”,谓之“五彩瑞祥”。镇海谓之“五头”,意为长辈、夫、妻、子、女俱全。
【批木网】
各家还以茶叶煮蛋,谓之“立夏蛋”,并互相馈送。奉化等地这天还有做“米鸭蛋”的风俗。吃樱桃、红枣,谓之眼目明亮;吃海螺蛳,谓之聪明;吃炒蚕豆,谓之牙齿坚硬。慈溪还有吃生豆腐的习俗。l立夏习俗——三烧五腊九时新
立夏日,杭州还有吃“三烧”、“五腊”、“九时新”的习俗。三烧,即烧夏饼、烧鸡、烧酒。五腊,即黄鱼、盐鸭蛋、海蛳、腊肉、清明狗。九时新,即樱桃、梅子、鲥鱼、蚕豆、苋菜、笋、黄豆、玫瑰花、乌饭糕、莴苣笋。又吃细小的野笋,认为可以助人足力。
l立夏习俗——吃海虾
闽南地区立夏吃虾面,即购买海虾掺入面条中煮食,海虾熟后变红,为吉祥之色,而虾与夏谐音,以此为对夏季之祝愿。
l立夏习俗——吃立夏羹、立夏糊
湖南长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民谚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为‘沱’),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浙江立夏民间时兴早晨吃红枣糯米粥、茶叶蛋,中午吃羹,在米粉糊中掺以豆腐干、蒜苗、猪肉、笋丁等,称“立夏羹”。
闽东周宁县纯池镇一些乡村吃“立夏糊”,主要有两类,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大锅熬糊汤,汤中内容极其丰富,有肉、小笋、野菜、鸡鸭下水、豆腐,等等,邻里互邀喝糊汤。
l立夏习俗——吃“七家粥”、饮“七家茶”
浙东农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风俗。“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
【批木网】
杭州在立夏日最为讲究。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并配以各色细果,馈送亲友。还在茶杯内放两颗“青果”即橄榄或金橘,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l立夏习俗——吃“麦蚕”
上海郊县农民立夏日用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二谓可免“疰夏”。
l立夏习俗——吃草莓
湖北省通山县民间把立夏作为一个重要节日,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虾、竹笋,谓之“吃泡亮眼、吃虾大力气、吃竹笋壮脚骨”。
l立夏习俗——吃“光饼”
福建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闽东周宁、福安等地将光饼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则将光饼剖成两半,将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夹而食之。
【批木网】
上海立夏之日要吃芋头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饼。
l立夏习俗——食“野互饭”
杭人有立夏食“野夏饭”之俗。立夏之日,儿童少年成群结队,向邻里各家乞取米、肉,再采掘地上的蚕豆、竹笋,然后到野地里去用石头支起锅灶,自烧自吃,称为吃“野夏饭”或“立夏饭”。
这种风俗就是自比乞丐,以为可以避灾祸。
l立夏习俗——“馈节”
苏州立夏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莽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馈节”。
l立夏习俗——“三新”祭祖尝食
在江浙一带有“立夏尝新”的风俗。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人们尝食。
l立夏习俗——吃槐豆
在我国很多地方,立夏有吃槐豆和豌豆的习俗。
槐豆,别名蚕豆、罗汉豆。立夏时节,槐豆普遍成熟。民间传说认为,吃槐豆可以壮腰补肾,插秧、耘田时不会吃力。将干槐豆炒熟食用,在广大农村和城镇居民中非常普遍,人下门认为食之可健身固齿,尤以儿童、青年为宜。
立夏这天,江南很多地方会将烧熟的蚕豆串成项链,让儿童带着出门吃。
也有吃豆腐的习俗,说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蜇。
带壳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们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l立夏习俗——食李美颜
民间立夏有吃李子的习俗,还有立夏食李美颜的说法。《月令粹编》说:
“立夏得食李,能令颜色美。”就是说:妇女在立夏这天,把李子榨汁,混入酒中喝,能青春长驻,称为“驻色酒”。
l立夏习俗——食夏饼、面饼和春卷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
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夏饼又称麻饼,形状各异,有状元骑马、观音送子、猴子抱桃等。
面饼,有甜、咸两种:咸面饼的用料有肉丝、韭菜等,蘸蒜泥食用;甜面饼则多加砂糖。
春卷,用精制的薄面饼,包着炒熟的豆芽菜、韭菜和肉丝等馅料,封口处用面粉拌蛋清粘住,然后放在热油锅里炸到微黄时捞起食用。
l立夏习俗——尝三鲜
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
【批木网】
地三鲜,即蚕豆、觉菜、黄瓜(或有元麦、蒜苗为其一)。
树三鲜,即樱桃、批把、杏子(或有梅子、香椿头为其一)。
水三鲜,即海蜘、河豚、细鱼(或有鱼昌鱼、黄鱼、银鱼、子鱿鱼为其一)。
在常熟,人们立夏尝新,食品更为丰富,有“九荤十八素”的说法。
l立夏习俗——五郎八保上吴山
此日也有“五郎八保上吴山”之谚。“五郎”谓打米郎、剃头郎、倒马郎(即倒马桶出粪者)、皮郎(典当中之小郎)、箔郎(打锡箔者);\\\"八保”即酒保、面保、茶保、饭保、地保、相像保(即阴阳生)、马保、奶保(即以育婴为业者)。
此外,还有十三匠(即木匠、泥水匠、石匠、铁匠、船匠、佛匠、雕花匠、搭彩匠、银匠、铜匠、锯匠、蔑匠、锡匠),这日也休假,多上吴山游玩。
l立夏习俗——厌祟避蛇
立夏日,云南民俗关注的是厌祟避蛇。清乾隆元年《云南通志》载四,月立夏之日,“插皂荚枝、红花于户,以厌祟;围灰墙脚以避蛇”。
值四月而言避蛇,与十二生肖巳属蛇有关联,地支纪月,三月为辰,四月为已。立夏厌祟,门上插皂荚树枝和红花,含有黑(水)、红(火)既济之义。
按照古代五行说,黑为水,红为火。这是希望通过两者相互制约,达到一种平衡。
同时,古人不仅日常用皂荚去污,还以皂荚入药,认为它具有杀虫功能。将它当做厌祟之物,也着眼于除秽驱邪。
旧时五月有门悬皂荚风俗,皂荚状若刀形,称为“悬刀”,相传可以吓跑鬼怪。清光绪年间云南《腾越州志》也说:“立夏日,插皂角枝、红花于户以厌胜,围灰墙脚以避蛇。”
清代《浪弯县略志》记云南大理一带风俗:“立夏,插白杨于门,以灰洒房屋周围,名日‘灰城’,以避迪毒。”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的是,门前插白杨。
来源:批木网整理
木材 木业 红木 原木 人造板 地板 板材 家具 木工 等资讯、供求、人脉,全在批木网
【相关阅读】生活在梵高笔下 穿越时空感受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