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上世纪50-70年代家具文化特点:“36条腿”风格【批木网】
发布时间: 2016年03月31日 15:47:00
木材人都在用的神器—扫一扫下载APP
【批木网】
所谓的“36条腿”,是对我国上世纪50-70年代一类家具风格的俗称。其本质是我国家具业由传统家具向现代家具过渡的一种折衷的形式,也可以看作是简约化了的海派家具,是我国短缺经济时期的一种家具解决方案。“36条腿”家具其原意是指一套家具有36条腿。每件家具有4条腿,那就是说当时流行的这套家具由9件家具构成,通常包括大衣柜、五屉柜、床、床头柜、小方枱及4条板凳。如果配2个床头柜,就有40条腿,已属于较高档次的配置。因为配两个床头柜就意味着床可以两边上下,是用于较大的室内空间。
“36条腿”的功能相当完善合理。大衣柜一侧可以满足挂长大衣的功能,另一侧的搁板可叠放衣物和被褥等功能,门上常嵌有银镜,两门柜则嵌在一侧的门上,三门柜则嵌在中间的门上,以观着装效果。五屉柜或小衣柜往往是一边设门,内置挂衣棒用于挂短上衣,另一边为五个抽屉,以便按家庭成员分别存放常用衣物。柜面后侧常装置一横向条形银镜,柜面上常放置花瓶或工艺品,与镜像相映成趣,给当时清贫的家增添几分情趣。两个衣柜搭配足以满足凭布票计划添置衣物年代的存衣功能。床为高低平板床,常设1.2、1.35、1.5米三种规格,常置于室内一隅,只需一个床头柜,以便节约室内空间。另外的小方枱和4条小板凳是进餐或小憩用的,适合于新婚小家庭之用。“文化大革命”时期为了这样一套家具不知要耗费多少心机。价格虽不贵,约400多元一套。但对年轻的员工而言,也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
【批木网】
“36条腿”家具虽然形制单一,但仍有不少变化的款式,主要是通过脚型、线型、线脚和拉手的变化而实现。脚型是丰富多样的,1977年上海竹木用品工业公司家具研究所编制的《家具图册》中就列出了80余种脚型。常用脚型有亮脚、塞脚和包脚,其中最多的还是亮脚。亮脚又有弯脚和直脚两大类,弯脚的形状和弧度又可以变化出许多款式。直脚也有简有繁,繁杂的柱面要铣出一组槽,如同希腊柱式,还有的是在下端包铜套。“36条腿”家具对脚型的重视,这也是海派家具的特点。当时有“南方的脚北方的帽”这一说法,就是说南方的家具就和南方的山清水秀一样,追求的是轻巧和秀美。而北方的家具多强调柜顶帽头的装饰,就和北京的山雄水阔一样,有一种端庄威严之美。
【批木网】
凡是与 木材 木业 红木 原木 人造板 地板 板材 家具 木工 木工机械 家装材料 油漆化工 紫檀 酸枝 spf 辐射松 松木 榉木 锯材 榆木 楠木 乌木 沉香 檀香 纤维板 黄花梨 香樟 橡木 杨木 桦木 白蜡木 花旗松 南方松 黄檀 鸡翅木 胶合板 等有关的资讯、供求、人脉,全在批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