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具的木材处理工艺【批木网】
发布时间: 2016年03月11日 15:07:00
木材人都在用的神器—扫一扫下载APP
工艺是中国传统家具的精髓。线条隽永、比例合适、造型优美都是工艺精湛的外在表现。继承固然重要,但创新才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的核心,所以中国传统家具的工艺应在创新与发展中继承。
木材处理工艺
1、独特的“预应力”技术
【批木网】
木材属天然材料,具有遇燥干缩、遇水膨胀的特性,并且木材的径向膨胀幅度明显大于纵向。“攒框装板”之法是我国古人发明的,初步解决了木材的胀缩问题。在当时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此法已是了不起之发明,但仍未能解决木材胀、缩的根本问题。我国虽拥有几千年的木家具制造历史,但至今仍未能彻底解决木材遇水会造成开裂、膨胀的难题。任何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自然现象。在湿度与温度双重变化的情况下,木材的径向胀缩幅度明显大于纵向,然而,这种胀缩并不与边材同步,致使木材出现开裂、鼓起等缺陷。这就是有些传统家具在制作中须留“水沟槽”即“收缩缝”的原因。
预应力技术原本为建筑领域的技术。1928年,法国人欧仁•弗莱西奈首次运用了预应力砼结构。由于此项技术具有刚度大、耐久性好等优点,1963年,我国将其引入,并应用于南京长江大桥的建造上。而今,建筑领域的“预应力”技术被引入传统家具制造中,实为工艺的一大创新。此项技术解决了木材因水引起的湿差应力反应,使传统家具的“无缝”拼接成为现实。“预应力技术”是用蜡分子将木材中的水分子置换出来,使木材不再因水产生湿差应力。
“不上漆,不打蜡,全靠手工打磨”的桌面却光洁如镜,呈现出羊脂玉般的天然美,这应归功于“预应力技术”的引入。手工打磨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木材在处理过程中的变形。在手工打磨桌面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控制桌面的温度。如温度控制不当,桌面的平整度会发生变化。传统工艺大师把被打磨桌面的温度始终控制在20℃左右,只有在这样的温度下,被打磨出来的桌面方可保持无隙,不崩角,边框和心板宛如一体。
【批木网】
人有内在美与外在美,中国传统家具的创新也有内与外之分,风格创新属外,而工艺创新则属内。任何一项创新若想长存于世,必须经过时间考验。不留 "收缩缝 "的家具是否会开裂,只有时间才能见证。2、硬木弯曲处理
早在19世纪未20世纪初,弯曲木家具就已诞生,这是迈克尔•索耐特(Michael Thonet)在家具结构与加工技术方面的突破与创新,弯曲木家具代表着当时家具制作的最高水平。“弯曲木家具”是指家具的整体或部分由弯曲木制成的家具。弯曲木的种类有实木弯曲木、多层胶合弯曲木、刨花板弯曲木以及中密度纤维板弯曲木。90年代后,弯曲木家具逐渐得到中国消费者的认可。迄今,曲木技术仅被应用于自木家具的制作中,似乎与硬木家具无缘。
【批木网】
近些年来,由于传统文化的升温,人们对传统家具关注有加。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传统家具也以两条不同的路线发展着,即高仿与创新。硬木弯曲技术是一种木材处理方法的创新技术。硬木弯曲木在传统家具制作中的应用也是传统家具结构的一种创新。众所周知,紫檀、黄花梨、铁力木等硬木因材质致密,不易被弯曲,因此市场上也少见硬木弯曲木家具。2010年,硬木弯曲技术终于有了进展,人们首次成功地运用此项技术将材质的密度比小叶紫檀等硬木还要大的紫光檀木材进行弯曲并制成家具。木材弯曲工艺是一种无屑实木成型加工工艺。硬木弯曲的过程有木材软化、弯曲和成型三个阶段。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极低的能起使硬木发生弯曲,如何防止弯曲过程中木构件的外表面被拉伸;如何消除来自于弯曲构件自身产生的抵抗变形的应力。这些均是硬木弯曲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采用弯曲木技术所制家具之线条更为流畅、连贯,可与明式家具一样给人一种空灵、雅致之感。
凡是与 木材 木业 红木 原木 人造板 地板 板材 家具 木工 木工机械 家装材料 油漆化工 紫檀 酸枝 spf 辐射松 松木 榉木 锯材 榆木 楠木 乌木 沉香 檀香 纤维板 黄花梨 香樟 橡木 杨木 桦木 白蜡木 花旗松 南方松 黄檀 鸡翅木 胶合板 等有关的资讯、供求、人脉,全在批木网
相关阅读:中国传统家具遗珍之高丽木【批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