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日月更迭的风霜顽强保留的文化载体:门楣价值浅谈【批木网】
发布时间: 2016年03月04日 16:51:00
木材人都在用的神器—扫一扫下载APP
【批木网】
所谓门楣,就是正门上方门框上部的横梁,一般都是粗重实木制就,也有石制的。
古代按照建制,只有朝廷官吏所居府邸才能在正门之上标示门楣,一般平民百姓是不准有门楣的,哪怕你是大户人家,富甲一方,没有官面上的身份,也一样不能在宅门上标示门楣。所谓标示,就是嵌在门楣上的正六角形的方木或者圆木,俗称门档,若是石门则标示质料亦为石,其上按照品级涂以油彩或图画,或写上吉祥福寿等祝语。这些都是地位的彰显,脍炙人口的词汇“光耀门楣”,其实就是人们对于权力和财富的向往的一种直观表达。
【批木网】
门楣,作为一种穿越日月更迭的风霜顽强保留下来的文化载体,有着极高的社会人文研究价值。首先,,门楣准确地勾勒出其时其地社会结构的完整图画。如前所述,门楣始于聚族而居,主要涉及与宗族相关的内容。社会学研究表明,在中国封建社会,最小的社会结构单位不是家庭,而是宗族。宗族有族产、私塾、祠堂等。族人的生老病死,劳作、学习、祭祀、婚丧、调停等活动全在其中完成,它可以满足人的全部需求,而这一切在单一的家庭中无法完成和满足。祖先崇拜、重视门望和家声,追求光宗耀祖就必然成为族人共同的选择。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的家族门楣,可以清晰地折射宗族作为其时主要社会单位这种结构上的意义。
【批木网】
其次,从门楣上可直接推断出屋主人的社会身份、地位、职业。甚至可了解到不同朝代身份的划分、官阶的称谓甚至别称。如“补衮世家”,补衮为谏官的别称。“五马旧家”。太守美称“五马”,宅主的身份,阶层地位,结构意义一目了然。此外,门楣也是农耕社会的产物。时至成熟的封建社会,人们大都定居在一定的土地上,休养生息。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社会相对安定。祖祖辈辈,安土重迁,人口流动性极小。只有这样的社会结构条件下,门楣才有可能产生。韩城古城门楣至今保持数量庞大完整,说明其在过往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一个相对稳定封闭的农业社会。
【批木网】
来源:批木网整理
凡是与 木材 木业 红木 原木 人造板 地板 板材 家具 木工 木工机械 家装材料 油漆化工 紫檀 酸枝 spf 辐射松 松木 榉木 锯材 榆木 楠木 乌木 沉香 檀香 纤维板 黄花梨 香樟 橡木 杨木 桦木 白蜡木 花旗松 南方松 黄檀 鸡翅木 胶合板 等有关的资讯、供求、人脉,全在批木网
相关阅读:木艺生活|来自木头的柔情【批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