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籍中探讨汉唐时期的竹雕文化及发展历史【批木网】
木材人都在用的神器—扫一扫下载APP
【批木网】
汉唐时期的竹雕,目前见到较早的器物,是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木的雕有龙纹的彩漆竹勺。这件浮雕龙纹髹漆竹勺,全长65厘米,以竹为胎,器表髹黑、红两色漆。勺柄近顶端一段为红色,浮雕一条乌黑的龙,形象生动古朴。
及至晋代,出现了竹制的笔筒。据古书记载,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所用的斑竹笔筒就十分精致。王献之的这只笔筒,外形酷似钟――古代用于盛酒的一种圆形壶,竹器表面有斑纹,就像是裘皮,王献之称之为“裘钟”,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这也反映出当时所制的竹笔筒上,还未普遍出现人为的雕刻工艺。
南北朝时期,据《南齐书・明僧绍传》介绍,齐高帝萧道成曾将一件用竹根雕成的“如意笋箨蔻”,赏赐给当时的大隐士明僧绍。北周文学家庚信《奉报赵王惠酒》诗中,“野驴然树叶,山杯捧竹根”,也提及用竹根雕制而成的酒杯。说明南北朝时期,已出现根雕艺术。
【批木网】
竹器的形象雕刻工艺始于唐代,其中最有名的是刻有任务花鸟纹的竹制尺八。尺八是一种竖吹的管乐器。因管长一尺八寸左右而得名。现存日本国正仓院的中国唐代竹制尺八,长43.6厘米,吹口口径2.32厘米,三节,遍体纹饰。正面有压孔5个,背面1个。这件尺八,采用留青刻法,施阴文浅雕,压孔四周及节上下,均有图案花纹。管上分布仕女、树木、花草、禽蝶等图像,刻画极为精致,具有唐代风格。另据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载,唐时德州刺史王倚家有一支毛笔,竹制的笔管“稍粗于常用笔管,两头各出半寸,中间刻军行一辅,人马毛发、亭台云水,无不精绝;每一事刻《从军行》诗两句,如‘庭前琪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是也,似非人功,其画迹若粉描,向明方可辩之,云用鼠牙雕刻,故崔铤郎文集中有‘王氏笔管记’,体类韩退之记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汉唐时期的竹雕,在整个竹雕史上,还处于艺术初创阶段,它的特点是注意外在的造型,因此,根雕在那个时候产生,但器表纹饰的雕刻,基本上还是单一的表现手法――线刻。
【批木网】
来源:批木网整理
凡是与 木材 木业 红木 原木 人造板 地板 板材 家具 木工 木工机械 家装材料 油漆化工 紫檀 酸枝 spf 辐射松 松木 榉木 锯材 榆木 楠木 乌木 沉香 檀香 纤维板 黄花梨 香樟 橡木 杨木 桦木 白蜡木 花旗松 南方松 黄檀 鸡翅木 胶合板 等有关的资讯、供求、人脉,全在批木网
相关阅读:且听竹吟:竹筒雕作品赏析【批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