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木匠”——明熹宗【批木网】
木材人都在用的神器—扫一扫下载APP
【批木网】
明朝有个“天才木匠”的“荒唐皇帝”——朱由校,是明朝的第十五个皇帝,年号为明熹宗。明熹宗16岁继位,在位7年。
朱由校,(天启皇帝)典型的技术型人才,实在不适合当皇帝,他也不在乎权势,一心专注木匠工艺,他老爹朱常洛长期没有被立为太子,连累他的教育也给耽误了。这位皇帝受教育的年纪太大,结果几乎没上一天学,基本上算是个文盲。可他倒是保持了老祖宗朱元璋的劳动人民本色,喜欢上了木匠这个职业。朱由校师傅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木匠师傅(名气大约仅次于鲁班)。
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大家可以闭眼试想一下,一位皇帝刀砍斧剁地一直忙活在木匠房得身影,耳朵上夹着铅笔,旁边的小太监在帮他磨锛凿斧锯。皇城外的繁华市场,有小太监拿着皇帝亲手制作的桌椅板凳沿街叫卖,俨然是一条龙服务的繁华景象,是不是很有意思?
从宫殿建筑到木器制作,无所不精,无所不能。《甲申朝事小记》中记载,朱由校好制造的漆器、砚床、梳匣等器具非常精巧,尤在雕刻上见工夫,作品施以五彩,精致妙丽,出人意表。无论是建造宫殿还是制作器具,朱由校都精益求精,要求严格,每制成一件作品后,先是欣喜,后又不满意,弃之,再做,乐此不疲。
【批木网】
朱由校对木匠的爱好完全出于本能,因为他做这些没有明确的目的,他做了许多精美的器物,自己并不知道有何用途。有时他让宦官拿这些精美的器物到集市上去卖,竟然价格不菲。有一次,小太监把他制作的护灯小屏八幅和雕刻的“寒雀争梅戏”拿到市场出售,竟然大受欢迎,得钱一万,使得朱由校龙心大悦。
大太监魏忠贤常故意趁他作木工兴趣最浓时,拿上公文请熹宗批示,朱由校便随口说道:“我已经知道了,你尽心照章办理就是了。魏忠贤借机排斥异己,专权误国。看到魏忠贤这么有权,朝里自有一批谄谀无耻之徒前去奉承他,皇帝是万岁,那些人就称魏忠贤做九千岁,这些个大大小小的官儿们为了讨好魏忠贤,更上一步,拼命搜刮民脂民膏,这么一来,老百姓苦不堪言。
如果生在现代,他肯定是在艺术建筑上双学位的博士,在木匠技艺方面,朱由校有许多发明创造,颇符合今日科技创新之要求。当时,匠人制造的床具极其笨重,需要十几人才能搬动,用料费,样式也极其普通。朱由校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用一年多工夫造出一张床,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着各种花纹,美观大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他曾经在宫中仿照乾清官的样式,做了一座微缩模型宫殿,高不过三四尺,但曲折微妙巧夺天工。
【批木网】
朱由校成就之一就是发现并运用海南黄花梨,明式家具具有世界级的影响力,主要是暗合了西方现代艺术追求简约的精神,将必要的榫卯隐藏于狭小的三维空间里,外在却不着痕迹,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极简主义。朱由校善用榫卯结构将海南黄花梨之美展示的淋漓尽致。
大量明代高官文人附庸风雅地参与使黄花梨成为明朝最受追崇的家具木材,当然这与黄花梨细密、易加工、颜色黄中透红、家具整体亮丽、纹理丰富漂亮,也有很大关系。这种情况下黄花梨所负载的文化内涵也是最厚重的,它的意义已经和现在的黄花梨一样,不仅仅是家具那么简单了。明代黄花梨家具少见鬼脸,一般都藏在暗处;宗眼纹理比现在海南黄花梨普遍粗大,成八字行排列,整体流畅且大都通长;水波纹多为暗纹,常常有蟹爪纹相伴。这种特点的黄花梨一直持续到清中期黄花梨家具上,这些黄花梨料考证是来自东南亚半岛沿海一代,并且范围非常广泛。
总的来说虽然朱由校不是个有作为的皇帝,却是个天生的木匠,对红木家具方面做了很大的贡献特别是明式黄花梨家具流传至今受人喜爱。
凡是与 木材 木业 红木 原木 人造板 地板 板材 家具 木工 木工机械 家装材料 油漆化工 紫檀 酸枝 spf 辐射松 松木 榉木 锯材 榆木 楠木 乌木 沉香 檀香 纤维板 黄花梨 香樟 橡木 杨木 桦木 白蜡木 花旗松 南方松 黄檀 鸡翅木 胶合板 等有关的资讯、供求、人脉,全在批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