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自然森林经营的规划方法、过程及其生态影响【批木网】
发布时间: 2015年12月24日 10:00:00
木材人都在用的神器—扫一扫下载APP
按:19世纪中叶,德国为满足工业化对木材的需求,砍伐了大量森林,之后又大规模地建立了速生针叶人工林,甚至在适合阔叶树的土地上也种上了针叶树,使全国99%的森林变成了针叶人工林,天然林仅剩1%。此后,由于人工林的缺陷逐渐暴露,100多年后终于彻底认识到人工纯林的风险,于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正式推广近自然育林,由此德国大规模的人工林逐渐转化为近自然林,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以德国弗莱堡大学森林经营研究所所长、中国林科院特聘科学顾问斯匹克(HeinrichSpiecker)教授撰写的《近自然森林经营的规划方法、过程及其生态影响》一文为素材,编译而成,旨在传播近自然育林方面的知识。
批木网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规划方法、过程及其生态影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森林的保护、环境、社会和文化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经济功能的重要性有所下降。社会呼吁可持续林业,强调生物多样性和近自然森林经营以降低生态风险。因此,当前森林经营中兼顾生态目标的方法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随着社会需求的改变,森林经营的范畴和可持续森林经营的原则,也需要拓展。按照过去的需要建立起来的那些人工林,因社会需求的转变而不能以最理想的方式满足需要,并且随着林学的进步,人们对森林的不同经营方式产生的不同结果有了更好的认识,因而如何经营森林以满足未来需求的问题受到高度重视。由此,近自然森林经营逐渐成为人们的选择。
一、近自然森林经营的规划
近自然育林遵循3个原则:一是选择乡土树种或至少是适应立地条件的树种;二是建立生态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森林结构;三是充分利用森林的自我调控机制,也就是注意利用自然力。
近自然森林经营可以是树种的全部替换、树种的增加,也可以只对林分结构进行小的改变而不在较大程度上改变树种组成。向近自然森林经营的转化,最初就是通过不同强度的渐伐来实现的。
近自然森林经营不同方案的选择取决于一系列条件。例如,土地利用史,立地条件,林分及景观特征,基础设施,森林作业技术,法律,奖励机制和规章制度,森林所有者、利益相关者及公众当前和预期的认知与需求。不同的目标如经济和生态目标,会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冲突。此外,林地的初始条件、经济和技术条件都会影响到经营策略的选择。
今天的森林是通过经营形成的,那么,未来的森林经营将如何应对保持生物多样性和增强森林抵抗力等新的目标?较为一致的意见是,通过采用近自然经营的原则来促进森林经营的转变和改善,尽管有关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知识仍然是有限的。
批木网
二、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动机
向近自然森林经营转化的动机主要是建立生态稳定的、健康的森林和通过天然更新或半天然更新节约森林经营成本。
关于近自然森林经营的一个很重要论点就是,这些森林具有很高的生态稳定性,通常体现在减少病虫害、风暴、雪灾和冰霜等造成的危害。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凸显了近自然森林在生态稳定性方面的优势。
将同龄纯林转化为近自然森林的主要经济动机是,通过林地的天然更新或半天然更新来节约造林成本,但是当转化为其它树种时,在转化初始阶段需要进行人工造林。
人工种植那些超出自然分布范围的速生树种的缺陷越来越明显,这在欧洲尤为突出。特别是经历了极端气候事件之后,在一些土壤蓄水量和降水量非常低或土壤酸度较大和发生涝灾的立地,实施拯救伐的频率非常高。实施转化的主要依据就是这些森林表现出的不稳定性,而大量的拯救伐就意味着这种不稳定性。
不适合立地条件的树种、不断增加的蓄积量和较高的树龄都会增加因风灾引起的拯救伐。当未进行适当疏伐时,林木密度增加,林分就更容易受到雪灾的影响。营造针叶纯林还会增加虫害和病菌感染的风险。此外,夏天较高的气温和较低的降水以及暖冬造成的冬眠期缩短都会降低树木的活力,同时容易出现虫灾爆发和增加病菌感染的几率。风灾损失的发生、虫害的大规模侵袭以及脆弱林地的健康状况等,都促进了林分的立即转化。特别是拯救伐极大地刺激了林地所有者进行林分转化的意愿。
批木网
随着全世界对可持续性理解的加深以及对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需求,经营人工纯林变得越来越不受欢迎。人们期待多样的、平衡的和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以实现最理想的生态、社会和经济功能。三、向近自然森林转化的优先选择
将所有的森林同时转向近自然林既不恰当也不可行,转化过程本身也存在着风险,而且转化方案与立地条件和林分情况密切相关。需要优先转化的森林主要是那些具有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功能和自然保护价值较高的林分,具有较高社会效益但树种组成不合理的林分,以及现有森林面临更高风险且期望值较低的林分,特别是那些稳定性差、极易遭灾且拯救伐频率很高的脆弱的林分。
四、近自然森林经营决策的信息需求
现在,还有很多森林没有按照近自然育林的原则进行经营。例如,树种不能很好地适应立地条件,同龄林在抵抗风灾、雪灾、干旱和病虫害时稳定性差等。人们缺乏关于近自然育林及其如何影响生态价值等方面的知识。近自然森林经营需要很多信息,包括立地条件、树种对立地的适应性、能够保持生态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森林结构以及对森林自我调控过程的理解。在从林分到景观的各层面上,都应该确定经营目标并了解当前的森林状况。
关于森林提供的诸如生境保护、水土保持和水质改善等特殊价值应当明确,同时还需要了解生态风险方面的知识以及森林所有者的经济预期、公众认知、法律和规章制度等。当决定用近自然原则来经营森林时,就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并对未来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预测。对于森林的多样化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都需要基于可靠的信息进行全面判断。
五、近自然森林经营规划的挑战
森林经营决策的特点是多层面决策及其影响的持久性。在近自然育林中森林经营的挑战更大,因为不同的起始条件及各种情形下不同的转化方案,都要求掌握综合信息,而这些信息通常又是不全面并具有不确定性的。
森林经营措施必须与森林的自我调控过程相适应,但因环境本身也会发生变化,对森林自我调控过程的预测非常困难,所以要采用比较灵活的森林经营方案。
传统的经营同龄纯林的森林规划手段,不能满足近自然经营对信息的需求。因为与同龄纯林相比,近自然森林的生长动态更加复杂,所采取的管理工具必须能够对森林自我调控过程的相关参数进行监测。此外,在当地特定条件下的经营规划,不能以大区域的平均值为依据,因为这样会导致不正确的判断或错误的预测,而必须采用灵活的规划技术。灵活规划可以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降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六、结论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规划过程时间跨度长、起始条件不同,并存在着地区差别,而且在多种可行的选择方案中,每种方案的影响都非常复杂和难以评价,因此近自然森林经营规划意味着多重挑战。近自然森林经营需要新的规划过程来动态地适应变化的条件。
近自然森林对极端事件和全球变化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也符合人们对生态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森林的期待。近自然森林经营利用森林的自我调控过程,这意味着森林经营的强度相对较低。森林经营方案的确定需要考虑立地条件、基础设施、技术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由于森林经营的影响是长期的,它必须顺应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知识和技术的进步。在面对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经营策略必须具有灵活性。经营策略的制定必须允许未来有选择的余地。
近自然森林经营本身并非总是唯一的选择,特定的条件和目标都会影响到经营策略的选择。当前,我们依然缺乏足够的试验研究和科学支撑。今后应朝着多学科交叉的方向努力,跨越地域和政策的界限,帮助制订政策层面和企业层面的决策,通过多学科联合研究和大量信息的传播(如建立示范林等),提高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知识水平。
来源:批木网整理
凡是与 木材 木业 红木 原木 人造板 地板 板材 家具 木工 木工机械 家装材料 油漆化工 紫檀 酸枝 spf 辐射松 松木 榉木 锯材 榆木 楠木 乌木 沉香 檀香 纤维板 黄花梨 香樟 橡木 杨木 桦木 白蜡木 花旗松 南方松 黄檀 鸡翅木 胶合板 等有关的资讯、供求、人脉,全在批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