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竹器物的发展历史进程及其文化内涵【批木网】
发布时间: 2015年12月10日 14:44:00
木材人都在用的神器—扫一扫下载APP
【批木网】
“文竹”又称“贴黄”或“翻簧”,其工艺程序是将南竹锯成竹筒,去节去青,留下薄层的竹黄,经过煮、晒、压平后,胶合在木胎上,然后磨光,再在上面刻饰各种人物、山水、花鸟等纹样。竹黄打磨后呈色如年代久远的象牙,再和乌木、紫檀等深色木料结合使用,更突出了明暗对比分明、花纹显著的特点。其中有一种透雕作法,即在粘贴好的竹黄上,将花纹部分镂空,呈现较深的木质底色,具有剪纸及雕漆般效果,可以说把文竹的做法发展到了极致。清代文人纪晓岚有《咏竹黄箧诗并序》云:“瘦骨碧檀栾,颇识此君面。谁信空洞中,自藏心一片。凭君熨贴平,展出分明看。本自汗青材,裁为几上器。”对文竹器的制作做了一番形象的描述。字里行间不难看出这位清代文人对文竹器物的喜爱。
【批木网】
文竹器物究竟起源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不少专家学者认为这种竹刻装饰手法起源于清代初期,成熟于清中期。从现在所掌握的文献来看,文竹器物的制作以福建上杭为较早,《上杭县志实业志》记载:“三吴制竹器悉汗青,取滑腻而已。杭独衷其共同而矫合之。柔之以药,和之以胶,制为文具玩具诸小品。质似象牙而素过之,素似黄杨而坚泽又过之。乾隆十六年翠华南幸,采备方物入贡,是乾隆时尚精此技,今已不可得矣。”说明至迟在乾隆初年,文竹器物就已在江南一带出现。至于清宫之内何时流行这种做法,今已很难查考,以笔者所看到的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造办处活计档来看,文竹器物在清宫内的大量出现是在乾隆早年,如乾隆二十四年内务府造办处行文中有这样的记载:“(二十四年)闰六月十六日郎中白世秀、员外郎金辉来说太监胡世杰交文竹小瓶一对(带鸡翘木座)、文竹昭带一件……。”这可以说是文竹器物在宫内的较早记载,据此可以推断,文竹器物当在乾隆年间以后大量进入宫廷中。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中,经常能看到有关文竹家具的记载:如“乾隆四十七年(记事录)十月初六日员外郎五德催长大达色等来说太监鄂鲁里交御笔藏经纸字二张,画十二张,传旨在苏州送到文竹插屏幕托贴,钦此。于十月初十日将文竹小插屏二件贴得藏经纸字画呈览。”由于文竹家具生产制作的年代相对较晚,其大量盛行当在乾隆以后,故及至今日有相当一部分文竹家具仍完好地保存下来,北京故宫博物院内就保存了一批做工精美的文竹家具,它们无一不是精工细作,风采犹在。
【批木网】
来源:批木网整理
批木网——网上木材市场!www.anywood.com
凡是与 木材 木业 红木 原木 人造板 地板 板材 家具 木工 木工机械 家装材料 油漆化工 紫檀 酸枝 spf 辐射松 松木 榉木 锯材 榆木 楠木 乌木 沉香 檀香 纤维板 黄花梨 香樟 橡木 椴木 杨木 桦木 白蜡木 花旗松 南方松 黄檀 鸡翅木 胶合板 有关的资讯、供求、人脉,全在批木网相关阅读:人工林木材利用率或将提高20%【批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