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纹饰|千变万化的螭纹【批木网】

发布时间: 2015年10月25日 16:11:00 已收藏 收藏

木材人都在用的神器—扫一扫下载APP

批木网—网上木材市场!点击此处下载APP

  螭纹是我国一种典型的传统装饰纹样,广泛用于房屋门窗、家具、瓷器和服饰上。据出土文物显示,现在已知最早的螭纹出现于商周青铜器上,汉魏时期盛行,隋唐时进入低潮。宋之后,因为复古风气骤起,螭作为仿古题材又重新兴起,并一直延续至清代。

批木网 anywood.com

  【西汉早期-龙凤蟠螭纹镜】


  宋代的瓷器上大量出现螭纹装饰图案。宋定窑以印花、划花手法在瓷盘、瓷碗、瓷瓶等器物上装饰螭纹。元末景德镇窑有“釉里红塑贴螭纹高足杯”等名品传世。明清时期,螭纹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也成为明清家具上的主要纹饰之一。至于螭纹出现在传统家具上的具体时间,目前尚无准确考证。不过,任何一门艺术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才能得以成熟,据此笔者以为早在明清之前,传统家具上就应该已经使用螭纹了。

  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属于蛟龙类。《说文•虫部》有释:“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关于螭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中国传说中龙的来源之一。也称蚩尾,是一种海兽,汉武帝时有人进言,说螭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二说是龙生九子中的二子,有古书云:“其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根据以上的说法,螭的原形应该是我们生活中的壁虎。

批木网 anywood.com

  【犀角雕螭纹双耳杯】

  螭纹在时间的更迭中,形象也经历了诸多演变。战国时的螭纹头部有两个呈元宝形的包块;汉代的螭纹眼圆中带方,且呈下坠之势;西汉中晚期出现了双螭和子母螭。汉代的螭纹嘴部较方,细长,眼较大,细身,肥臀,鼻下有一条战国时没有的横线。这条横线魏、晋、南北朝时均有,六朝时消失,宋代再次出现,而且自汉至宋越来越粗。宋之后,螭的形象已无汉代螭纹的特点,更似爬虫。元代的螭头较长,眼、口、鼻五官集中于头部的三分之一处,脑后束长发,飘至前足或胸背处,身体瘦长,双肩上耸,前腿弯度柔和,后腿一弯一伸,似弓形。

  明代螭纹的头部较元代短,眼睛的形状不固定,有圆形、三角形、橄榄形、倒八字形、梳形和虾米形等。脑后有角或无角,有发飘动,尾部如羽翅,腿上、颈上有毛发。清代的螭纹则要复杂得多,有的模仿两汉螭纹,有的综合各代螭纹特点于一身,还有一些抽象变形的装饰性图案。清代螭纹的最大特点是下唇有须,头部较大,身体略短粗,光素。

批木网 anywood.com

  【清中期·红木承盘--束腰下牙板透雕云螭纹】


  明清时期,螭纹在家具上的应用达到了高峰。众所周知,明清统治阶级对龙纹的使用有严格的阶级限制,只有帝王才能使用正龙形象。而对螭纹的使用则没有这样的限制,使得螭纹迅速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纹饰。另一个原因取决于螭纹本身的造型特点。螭纹造型多变,可根据需要进行自由设计。这一点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有过阐述。“螭纹是和龙纹非常接近的一种题材,故又有‘螭虎龙’之称,尾部同样有拐子型和卷草型之别。若就细部大而言,头和爪已不像龙,而吸取了走兽的形象,身躯亦不刻鳞甲,体态有肥有瘦,可以相差悬殊。图案设计,比龙纹有更大的自由,用螭纹来装饰长边,充填方块,蜷转圆弧,皆可熨贴成章。正因如此它才成为最常见的花纹题材。”

批木网——网上木材市场!www.anywood.com


  凡是与 木材 木业 红木 原木 人造板 地板 板材 家具 木工 木工机械 家装材料 油漆化工 紫檀 酸枝 spf 辐射松 松木 榉木 锯材 榆木 楠木 乌木 沉香 檀香 纤维板 黄花梨 香樟 橡木 椴木 杨木 桦木 白蜡木 花旗松 南方松 黄檀 鸡翅木 胶合板 有关的资讯、供求、人脉,全在批木网

       相关阅读:“洪福齐天”之御制紫檀座屏【批木网】

文章关键词:  传统纹饰 螭纹 发展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