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史|简介五代宋辽西夏金家具的特点【批木网】
发布时间: 2015年10月22日 14:13:00
木材人都在用的神器—扫一扫下载APP
萌芽于汉晋,发展于隋唐的高型家具,在两宋已经普及并出现更多形制,如高桌、高案、高几、抽屉桌、折叠桌、高灯台、交椅、太师椅、折背样椅等,大大丰富了传统家具的类型。低型家具已退出历史舞台。中国家具的这种根本性的变革,至此算是完成了。
宋式家具的艺术风格以造型简约挺秀为特点,与唐代的富丽豪华颇有不同。
【批木网】
1石脚踏(盐城宋墓)2墩(北京辽墓壁画)3方杌(宋婴戏图)4凉榻(宋槐荫消夏图)5灯挂椅(盐城宋墓)6木椅(河北钜鹿)7木桌(内蒙昭盟辽墓)8镜台(河南白沙宋墓)9高几(宋听琴图)10箱(盐域宋墓)11木桌(河北钜鹿)12桌、椅、脚踏、屏风(河南白沙宋墓)13油桌(河南偃师)14条案、交椅(宋蕉阴击球图)家具由矮型普遍转向高型,从床上转至地下,势必要求对于结构和榫卯作出调整和创新。可以看出,宋代家具无论结构还是榫卯,都还处于发展之中,未臻成熟。例如无束腰式结构的桌案、前后尚保留横牚;有束腰式结构脱胎于唐朝壶门大案的大桌,尚保留贴地的一雕托泥或管脚牚,高几尚有不合理的花式腿间牚,椅子也有与脚踏连为一体的复杂做法;榫卯的霸王牚尚不成熟,椅子的座屉也还使用“两格角榫”做法。这些都反映出宋代榫卯的探索过程,为明代家具高度成熟铺设了基石。
【坐具】
方杌也称方案,所见多无束腰式,如《春游晚归图》中的上马杌子、《西园雅集图》中下有托泥的方杌和《小庭婴戏图》中的四平齐式方杌。宋代有束腰式方杌,虽尚未见,但从四平齐方杌可推断其应忆存在,因为后者正是从束腰方杌发展而来的。
圆凳从唐五代圆凳发展而来,宋《浴婴图》中的鼓腿膨牙式圆凳。
【批木网】
墩大多是藤墩或者藤墩的变化。《秋庭婴戏图》绘有两件嵌镙钿的六开光漆墩,显然是由藤墩转植而来的。螺钿镶嵌十分精美,代表宋代螺钿镶嵌的水平。
条凳唐代已多见,宋代更加普及,如在《清明上河图》中的食摊、酒楼,到处可见。
春凳是条凳中较为精致的一种,有软性坐屉,在《清明上河图》中赵中丞家药铺门口放有四张。以后明代春凳由外转内,似乎专用于绣阁闺房。
在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已经见到靠背椅,后流行于北宋,至南宋已普及。宁波东钱湖南宋石椅。从众多的宋墓壁画和出土的宋椅看,宋代靠背椅多为搭脑出头,且向两侧伸出很多,与宋官帽的展翘幞头异曲同工。
宋代有一种“短其倚衡”的“折背样”椅,见于《十八学士图》和《孟母教子图》,特点是靠背极矮,甚至与扶手齐平,又称四平齐式扶手椅。此式椅属于一种过渡形式,是明清大量出现的玫瑰椅的前身。
高背扶手椅在唐代出现,宋代仍然流行。
两宋战事频繁,因而能折叠、重量轻、搬运方便的交椅获和很大发展,交椅与马扎都是折叠坐具,其不同在于前者有靠背、后者无靠背。靠背还有横向靠背、竖向靠背、圆形靠背等不同类型,使用广泛。
【批木网】
宋代圈椅不论结构或造型都比唐代大大简化,为明清圈椅的完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宝座专属于帝王后妃。宋代宝座凡两见,即《历代帝王像》中赵匡胤的龙头宝座和太原晋祠圣母殿内对母坐下的凰头宝座。
【卧具】
占满房间的壶门大床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更灵活、更轻便、更实用的床。简朴的竹榻凉床有了发展,《槐荫消夏图》中的木制凉床,即适用又轻便。五代《韩熙载夜图》中的家具已有架子床,也有凹型坐榻。宋代此类家具与之相同。
围子床在辽、金墓中都有出土,如内蒙古解放营子辽墓。大同阎德源墓也出土过围子床模型。北方天寒,蚊蝇较少,不太需要支承蚊帐的架子。所以,《韩熙载夜图》中的架子床反映的是江南的情况,北方使用的是围子床,更多的则是火炕。
批木网——网上木材市场!www.anywood.com
凡是与 木材 木业 红木 原木 人造板 地板 板材 家具 木工 木工机械 家装材料 油漆化工 紫檀 酸枝 spf 辐射松 松木 榉木 锯材 榆木 楠木 乌木 沉香 檀香 纤维板 黄花梨 香樟 橡木 椴木 杨木 桦木 白蜡木 花旗松 南方松 黄檀 鸡翅木 胶合板 有关的资讯、供求、人脉,全在批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