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职业分工:百工的演化史【批木网】

发布时间: 2015年10月20日 14:31:00 已收藏 收藏

木材人都在用的神器—扫一扫下载APP

批木网—网上木材市场!点击此处下载APP

  古典家具行业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分工息息相关,既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也是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结果,本质上是为了满足社会分工中其他领域各种主体对家具行业的需求,向他们提供相关服务的生产系统。

  一、传统“百工”的概念

  “百工”,《中国历史大辞典》中解释为“官名,殷代始置,周代沿置,为掌营造的工官”,《辞海》解释“百工”是“西周时工奴的总称”,《中国通史简编》中对“百工”解释为“掌握专门技术、占有手工业奴隶的奴隶主,是百姓的组成部分”。《周礼·考工记·总序》:“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郑玄注:“百工,司空事官城郭,建都邑,立社稷宗庙,造宫室车服器械”。

  《考工记》对当时从事手工业者皆统称为“百工”。

工匠

【批木网】

  二、传统“工匠”的概念

  《辞海·工部》中:“工,匠也。凡执艺事成器物以利用者,皆谓之工。”“工”的主要含义《考工典》引用王昭禹语:“兴事造业之谓工”。“工”往往又称“百工”,《考工典·考工总部·汇考》引文:“工,百工也,考察也,以其精巧工于制器,故曰工。”“匠”在古代主要有“工匠”、“制造”、“治理”和“经营”等义。“百工皆称工,称匠独举木工者,其字从斤也。”木工除了用“斤”作为工具以外,还使用“绳墨”作为画线的规矩准则,《孟子·尽心上》中有“大匠不拙工改废绳”的记载。

工匠

【批木网】

  三、工匠的产生与演化

  我国古代手工业的技术发展,基本上是建立在个人技艺的娴熟的基础上。一些秘方绝技,也大多是在长时期的实践中,通过经验的积累,熟能生巧,逐步摸索,并在此过程中接受父兄的长期言传身教和熏陶。古代手工业生产技术往往由某个家族中的某些成员世代相传。世代相传有利于知识的不断积累,所达到的技艺水平,是其他未受家传的外人所望尘莫及的,但家族的保守也同时阻碍了技术的推广和借鉴。《历代考工典》中说,“制器”之事“盖有人事则有之”。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是由一类富有经验,且心灵手巧的人群所掌握,这类人群指的就是“工匠”。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于是古代技术发展的主体——“工匠”随之而产生了。

工匠

【批木网】

来源:批木网整理

 批木网——网上木材市场!anywood.com

  凡是与木材木业红木原木人造板地板板材家具木工木工机械家装材料油漆化工紫檀酸枝spf辐射松松木榉木锯材榆木楠木乌木沉香檀香纤维板黄花梨香樟橡木椴木杨木桦木白蜡木花旗松南方松黄檀鸡翅木胶合板有关的资讯、供求、人脉,全在批木网

       相关阅读:详解“来龙去脉”一词,探析中国古代人民对居住环境的认识【批木网】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