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古庙缘何“墙倒屋不塌”?【批木网】

发布时间: 2018年09月19日 10:59:00 已收藏 收藏

木材人都在用的神器—扫一扫下载APP

  批木网—网上木材市场!点击此处下载APP


    

八角古庙缘何“墙倒屋不塌”?




  花都有座600年古庙,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之一

  古庙木结构设计别具一格,即便受到猛烈冲击依然能实现“墙倒屋不塌”

anywood.com   批木网

【批木网】

  八角古庙

anywood.com   批木网

【批木网】

  八角古庙的“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结构

anywood.com   批木网

【批木网】

  八角古庙的壁画

anywood.com   批木网

【批木网】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专家到云南丽江考察当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对地震后仍屹立不倒的老房屋感到吃惊和赞叹。据建筑专家解释,古建筑之所以能扛住地震屹立不倒,主要是因为中国古建筑采用的是木结构体系,从屋顶的力量经木柱、梁枋传递到地面,木结构各构件之间由榫卯连接,富有韧性。而柱子之间的墙壁,只起隔断作用而不承受房屋的重量。即使房屋遇到猛烈的冲击,也不会倒塌,故有“墙倒屋不塌”之说。

  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相比,“屋倒墙不塌”正是中国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形式的古建筑重要优势。而这样的特色在岭南古建筑中同样清晰可见。本期广州文化拾遗,我们走访了几座广州极具特色的古代木建筑,倾听这些沉睡数百年却依然柔韧的自然之声。

  解密八角古庙

  小村古庙:典型殿堂式架构 建筑科学精巧

  2011年9月,花都区花东镇一座有着600年历史的八角古庙当选为广东省三大新发现之一,也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之一。据文物普查专家称,这么完整的明代建筑在广东省内已不多见了。而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评价,正是因为八角古庙建筑形制独特,是我国木架结构过渡到砖木石结构的实物建筑。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花都花东镇的莘田二村的八角古庙。这座庙堂的屋顶为歇山顶,当地居民把歇山顶四条垂脊称为四角,前后两个歇山顶共八个角,故称八角古庙。八角古庙建筑独特,分为前堂、天井、后堂等,尤其在木结构上别具一格。据曾为八角古庙设计修缮图纸的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介绍,八角古庙是典型的殿堂式建筑。殿堂式属于“高等级”的架构形式,一般用于皇家建筑、寺庙等,布局严谨,讲究坐向、主次、对称,外型堂皇美观,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其主要特点是有两层屋顶(又叫重檐),屋内厅堂多、天井多、斗栱较多。如今我们所熟知的光孝寺、大佛寺等,都属于殿堂式建筑。

  记者走进庙堂内,庙堂中心有一个四方形的天井,分别有一圈柱子围绕着天井和庙堂,形成了“回”字形的长方形格局。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尚杰告诉记者,这种由内外两圈柱组成相似“回”字的柱网形式是典型的金厢斗底槽式样。室内空间深邃,天井在当中更能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意境。

  实现“墙倒屋不塌”:采用“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结构

  最为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八角古庙虽然屋窄檐矮,却一样能在猛烈的冲击中实现“墙倒屋不塌”。到底是如何实现的?

  在庙堂之内,共有32根木柱,纵横交错的梁柱与墙面并不贴合,青砖墙体都“藏”在靠墙的柱子背后。“这座庙最特别的地方是以梁柱承重,梁柱正相当于人的骨架。”尚杰说。八角古庙的结构采用了传统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结构。柱子将梁抬起,梁上靠着柁墩抬起更上面一层的梁枋的建筑结构就是抬梁式;用穿枋把柱子串起来,形成房架的叫做穿斗式结构。这种框架结构一般是先起梁架,再起外墙,外墙只起到闭合作用,并不承重,因此即便墙倒了,木柱依然可支撑起整座房屋。

  别看八角古庙结构简洁,受力却非常科学,这点主要体现在斗栱上。由于在柱子与梁枋上因为支撑伸出的屋檐,需要有一种构件支撑柱屋檐下的枋子和椽子,古代工匠就用弓形的短木从柱子和梁上伸出,一层不够再加一层,弓木层层叠叠地挑出,屋檐得以伸出屋身之外,这样的弓形短木就是栱。两层栱之间以方木块相叠,这便是斗栱。承接横梁和立柱之间的红色祥云如意图案的斗栱不仅为了装饰,还起到了极其关键的平衡作用和防震作用。在唐山大地震之中,独乐寺屹立不倒,主要就是斗栱的功劳。如今斗栱的功能也被广泛应用在现代的高架桥之上。

  细节:屋檐低矮方能“飞檐走壁”

  正值夏雨季节,八角古庙内安静得似乎只听得到雨水声音,有种脱去浮华后的沉静和简洁。不过,从建筑的诸多细节,依然能读出它建造的年代和独特的匠心。

  八角古庙梁柱都很矮,最高处约有两米高。这种风格很有明代特色。建筑矮、屋檐长,步架也很大,材料虽然简单,但受力很科学。即使有人在梁上行走都不会有问题。抬头望房梁,只见最底层的横梁左右两端各凹进去一块曲斜面,与平时看到笔直笔直的梁大不相同。尚杰介绍,这种有一定曲线弧度的梁叫做“月梁”,因近似一弯美丽的新月而得名。宋代以前,大型建筑中不少梁枋都属于“月梁”,到了明清时期,官式建筑中已不再使用,但在江南民间建筑中却仍较为常见。梁下的雀替形状优美,这些细节都为朴素的古庙添上一丝柔和的色彩。

  庙堂内中的柱子,除了靠近天井的4根石柱以外,其余28根柱子都是由坤甸木制成。坤甸木材质硬重,强韧耐腐,抗蛀力强,且不怕潮湿、置于潮湿处不会腐蚀,而浸于水中则越坚实,所以常用来造龙舟。而靠着天井的柱子以石头为材质,主要是为了防潮。柱子的柱础由切割成圆形和多边形的花岗岩砌筑而成,形似一个倒扣的盆,没有繁冗的装饰。据汤国华介绍,这是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

  壁画:精美描绘20世纪初货运往返穗港景象

  除了木结构建筑让人印象深刻,在建筑之外的墙楣上精美壁画同样吸引游客驻足观看。门前的两幅壁画分别描绘了广九铁路的风景和老广州山清水秀、亭榭楼阁的景象。前堂有两幅壁画,左边的壁画是“八大仙”,前右壁画是“五鬼运钱程”;后堂一幅壁画,被称为“双龙戏珠”。有意思的是,这些壁画同样“藏”在房梁之后,让人不禁疑惑画家究竟是如何在梁柱之间在墙壁上“下笔”。“估计原本柱子和墙的距离没有那么近,所以说现在的墙或柱子应该是动过位置的。”汤国华说。

  汤国华介绍,这座古庙曾在1922年重修,这些壁画都是当时的产物,最具有文物价值。尤其外墙描绘广九铁路的画作,还画上了两艘喷出黑色烟雾的轮船,更是印证了画作的时代性。“描绘的是当时货物通过火车和轮船往返于广州和香港的场景。”

  由于历史久远,古庙曾一度破败不堪,2008年,汤国华带领广州大学的设计人员进场勘测,发现屋顶和外墙多处倒塌,木梁架构件多处腐烂,幸好主要梁架基本无损,壁画和重修碑记完好。另外,古庙的几个角上均有腾飞的龙的灰塑,画廊下有一对栩栩如生的花鸟灰塑,这些都来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广州灰塑大师邵成村的精巧手笔。

  现代框架结构建筑借鉴古代建筑木构架系统

  汤国华表示,中国传统纯木结构建筑的一大特点就是“墙倒屋不塌”,岭南雨水丰沛,为了抗风雨,人们将抬梁式与穿斗式结合,各取所长,形成了穿梁式结构,这种结构多用于较大的厅堂类或殿堂类建筑中,如八角古庙、陈家祠等。

  随着时代发展,光靠梁柱不够稳固,于是从纯木结构慢慢演化成砖木结构、混凝土框架等。今天建筑所广泛运用的框架结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同样可以说是效仿了古代木结构建筑。这种结构的优点是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节省材料,若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但它同时也有工序多、造价高等缺点,一般适用于建造不超过15层的房屋。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批木网——网上木材市场!anywood.com

木材 木业 红木 原木 人造板 地板 板材 家具 木工 等资讯、供求、人脉,全在批木网

查看更多:木材价格 木材批发 木材交易  木材行情  木材市场


【相关阅读】中欧班列(成都)国际木材集散中心挂牌

文章关键词: 木结构建筑
文章关键词:  木结构建筑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