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篇之竹艺文化发展史【批木网】

发布时间: 2015年08月13日 10:48:00 已收藏 收藏
【核心提示】微信搜索”批木网“或者”anywood_com",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立即关注:

关注批木网微信公众平台,每天通晓木材木业行业的新鲜事。  批木网——网上木材市场!买卖木材就上批木网!anywood.com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对竹施艺的国家,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有千年的岁月是铭刻在竹简上,编织在竹篮里,中国的竹编与竹雕艺术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美的执着追求和创造,也记述了中华民族利用竹子、开发竹子的高度智慧。中国竹编与竹雕艺术是一项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积淀深厚的文化遗产。

【批木网】

  竹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初期。据考古资料证明,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后,便从事简单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所获的米栗和猎物,比起过去已稍有剩余。为了不时之需,人们就把食物及饮水等保存下来,为储存这些食物和饮水,便就地取材,使用各种石刀、石斧等工具砍下植物的枝条,编成篮、筐等器皿。在编织实践中,由于竹子干脆利落,开裂性强,富有弹性和韧性,而且能编易织,坚固耐用,因此,竹子便成了当时器皿编织的主要材料。

  我国竹藤编织始于原始社会。殷商时期,竹藤的编织纹样开始丰富起来,在陶器的纹印上出现了方格纹、米字纹、回纹、波浪纹等纹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竹的利用率得到扩大,竹子的编织逐步向工艺方向发展,竹编图案的装饰气味越来越浓,编织也日渐精细。

【批木网】

  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广阔,经济发达。以浪漫主义为特征的楚文化造就了楚国织造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先后在湖南长沙、湘乡、常德;湖北江陵、当阳、松滋、随州、鄂城、大治以及河南信阳出土了大量的竹编用具。从这些编织精美的竹编用具来看,战国时期楚国的竹编编织技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唐宋时期,湖北蕲春的竹编艺人在当地的特产蕲竹上施艺,编成称为“蕲簟”的席子,这种席子做工精细,编织光洁,质软似锦,折叠如布,堪称一绝。

  南宋时期的福建古城漳州,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到漳州任知府,对竹子的编织颇感兴趣,把它列入“提倡中兴”的建城规划之中。据《漳州府志》记载,南宋漳州的竹篮编织工艺已相当精细,并出现了竹碗、竹床、竹筷等竹子工艺制品,这门手艺在漳州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发展,使漳州成了竹编、竹制工艺兴旺发达之地。

【批木网】

  明代初叶,江南一带从事竹编的艺人不断增加,他们游乡穿街,上门加工,使一些生活日常用品也披上极致的竹编服饰。竹席、竹篮、竹箱及竹编的轿蓬等,都是编织相当讲究的竹编工艺品,其中尤以竹席最为著名。湖南益阳素有“竹器城”之称,据《益阳县志》特产篇记载,益阳的水竹凉席始创于元末明初,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柔软精致,全国珍用,较任何篾席为佳”。

  明代中期以后,竹编的用途进一步扩大,不仅编织越来越精巧,而且还和漆器工艺相结合,创制了不少上档次的竹编器皿。如珍藏书画的画盒、存放首饰的小圆盒、安置食品的描大圆盒等。

【批木网】

  明清时期,特别是乾隆时期以后,竹编工艺得到全面发展。江浙一带出现了编织精致的传统民间工艺竹篮,成为江南一道醒目的民俗风情,如走亲戚担的托篮、盛糖果用的盘罐、赴京赶考时考生用的考篮、富家妇女用的针线圆盒,其他还有香篮、食篮、花篮等,都是编织相当讲究的工艺品。这些工艺竹编品的形态多种多样,所用篾丝也日趋精细,最细的每厘米内可排列40多根篾丝。编织技法也千姿百态,还能编出各种花样和字画。

批木网——网上木材市场!anywood.com


  凡是与 木材 木业 红木 原木 人造板 地板 板材 家具 木工 木工机械 家装材料 油漆化工 紫檀 酸枝 spf 辐射松 松木 榉木 锯材 榆木 楠木 乌木 沉香 檀香 纤维板 黄花梨 香樟 橡木 椴木 杨木 桦木 白蜡木 花旗松 南方松 黄檀 鸡翅木 胶合板 有关的资讯、供求、人脉,全在批木网

       相关阅读:我国独特的竹制品发展历史【批木网】
文章关键词:  竹艺文化 竹艺工艺品 竹文化 竹制品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