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年画年味儿里的极品收藏【批木网】
发布时间: 2018年03月07日 10:07:00
木材人都在用的神器—扫一扫下载APP
杨柳青年画《新年多吉庆 合家乐安然》直接体现民间过年的隆重习俗,画面绘制了清末民国初一家几代同堂过大年的热闹场面。北方农村的老式民居,正房一般是面南三开间,当中用隔墙断开。门扇上贴着大红的对联,房顶上悬挂着彩色灯笼,钱囤粮囤上贴着大红“福”字。特别是几个妇女和儿童,围在一张大方桌周围,有和面的,有擀皮的,有拌馅的,有捏饺子的,有举着包满整盖的饺子挪到别处的。场面和谐欢乐喜庆。
说到木版年画,各地的木版年画工艺大同小异,基本采用坚硬,纹理细腻的梨木,枣木板雕刻后,刷上水墨,印在容易吸水的宣纸上,也用水性的彩色颜料,分多板多次印成彩色年画,通常可用五板,最多的如朱仙镇年画,有用九板印制的。
桃花坞木版年画只用红黄绿蓝黑五种色彩。杨柳青年画则采用雕板印出轮廓线条,再以人工填色晕染;四川绵竹木版年画先印线条,人工填彩完成后再套一次金线板;而晋南的木版年画喜欢以画上配诗,字画,也自有特色,很多木版年画还很注重反映当地的风俗民情,如桃花坞年画,传统题材还包括“姑苏万年桥”“玄妙观庙会”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备受群众喜爱。
它与胶印年画有很大不同,胶印年画是通过现代的印刷手段印制的年画,印刷厂出的年画大多都是胶印的,平常看到的报刊杂志都是胶印的。而传统的年画是木板的,有很复杂的工艺在里面。
【批木网】
木版年画发源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鼻祖
本报讯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主要分布在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另外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等地年画都受其影响。
据醒狮国学报道,它的木版年画更是历史悠久,北宋年间,每逢过年过节,尤其是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已成为一种风尚。它用色讲究、色彩浑厚鲜艳、久不褪色、对比强烈、古拙粗犷、饱满紧凑、概括性强等特征。以传统技法构图,画面有主有次,对象明显,情景人物安排巧妙,表现出匀实对称的美感。
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就是门神。文门神有五子、九莲灯、福禄寿等;武门神常是戏曲中的忠臣义士和各类英雄好汉。不同人的房门常贴不同内容的门神:已婚子女辈房门贴天仙送子、连生贵子、三娘教子;中年人房门贴加官进禄、步步莲生;老年人房门贴松鹤延年和寿星之类;少年儿童居室房门贴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等。
【批木网】
木版年画传承
邰立平:一己之力撑起凤翔木版年画的复兴
本报讯 中国的木版年画产地有: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以及广东佛山、 四川绵竹、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山西临汾等;其中陕西凤翔木版年画根植于丰盛的传统文化沃土之中,以艳丽的色彩、夸张大气的造型独树一帜,居于西北地区首位。
据人民网报道,邰氏家族自明代开始至今,一直未曾中断凤翔木版年画的生产创作,到了邰立平这里,刚好是第二十代传人。邰立平一人扛起了复兴凤翔木版年画的大任,使之在濒临消亡之际重获新生,并发扬光大到海内外。
这些荣耀背后,是步履维艰的复兴之路。
现在,西北五省木版年画基本都停止了,只有邰氏一家在坚持。而全国木版年画国大师共三位,邰立平是最年轻的一个,今年也已经65岁。面临的问题有很多,最重要的“依然是恢复。”
凤翔木版年画邰氏家族传承了五百多年,几经兴衰。邰立平的祖父邰世勤被大家称作“全把式”,绘画、雕刻、制作皮影等全部在行,邰立平从6岁开始便跟着家里打杂,10岁就会拿刀雕刻一些简单的图案。一直到1978年,邰立平坚定了“复兴木版年画”的志向。
20世纪80年代之后,胶印年画充斥市场。这种年画便宜色彩鲜艳,很快挤压掉了手工木版年画。加之现代文明的来临,农耕时代的习俗逐渐没落。木版年画从之前家家户户过年时的“刚需”逐渐面临终结。目前为止,西北五省只有邰氏一家在经营年画。
邰立平说:现在很少有人买凤翔年画了,但是,它逐渐演变成高端收藏品。很多艺术爱好者和文化机构在收藏木版年画。但是,需求量是相对少的。怎样普及到每家每户,是接下来的探索。
来源:中国木材木业网
木材 木业 红木 原木 人造板 地板 板材 家具 木工 等资讯、供求、人脉,全在批木网
【相关阅读】木材蒸煮干燥基本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