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论红木企业生存困境:做大做强,是红木企业陷入困境的元凶吗?【批木网】
发布时间: 2017年06月27日 09:30:00
木材人都在用的神器—扫一扫下载APP
广东大涌、浙江东阳、山东莱芜,一些红木企业生产规模较大,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人员成本和原材料成本激增、企业包袱过重、资金压力过大资金成本过高、市场渠道萎缩等。而一些中小型红木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如今也是举步维艰。因此行业内出现了一种声音,认为红木企业做大做强,违背红木企业发展规律,继而提出了红木企业应该回归作坊式生产,以匠心雕琢精品以引领市场、引领未来的观点。
市场是把杀猪刀,企业的生产模式、生产规模、生产的产品,要与市场的需求互相匹配才成,否则,这把刀就会给你点颜色看看。问题是,企业如何才能做出判断,推出什么举措让自己的生产模式、产品、规模是否与市场需求相匹配?这才是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所在。
2009年以后,红木企业的发展规模驶上了快车道,特别是2013年以后,企业数量更是呈爆发式增长,据不完全了解,截止到2014年底前,全国红木家具生产企业竟然达到三万余家,经销商约十五万余家,沉淀资金近千亿元,从业人员飙涨到两千万人左右。这种几何级数级增长原因有几个,一是红木家具市场火爆,企业库存无积压,几乎是生产多少卖多少。其二、经销商数量急剧膨胀,大家都认为红木家具是个赚钱的产业,更是暴利产业,因此只要开店就能挣钱的理念使得许多人将资金全都扔到市场流通环节。三是资本助推,既然是暴利行业,就必然有资本大举介入,资本的嗜血性在红木产业表现得极为突出,且大量资本不仅进入生产环节,更多的进入源头环节,疯狂炒作红木原材的价格,将利润实现点放在生产企业上。作为生产企业,有火爆的市场需求,也就不在意源头的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加班加点,赶工生产。总体情况看,这种快速增长的主因是投机成分大于市场需求成分。
从上述的发展逻辑我们能看出来,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大做强,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有庞大的市场规模支撑。而有关地区有关单位,行业主管部门,看到红木产业的蓬勃发展,更加从政策上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并出面出头推波助澜,为了地区利益,更为了面子工程,于是各个产区的规模极速扩张,以中国为名字命名的红木之都出现好几个,再加上京作家具、苏作家具、广作家具给人们大灌迷魂汤,甚至仙作家具、东作家具也纷纷出台,再加上鲁作家具、晋作家具、滇作家具等,最有意思的是广西凭祥也搞出了个凭式家具。企业数量、从业者人数、资金投入量、产能和库存,在短时间内达到天量。
【批木网】
与此同时,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企业既不能在产品上精益求精,更不能在理念上引导市场,一时间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想尽办法掺杂使假,对消费市场造成极大伤害。熟悉红木产业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其兴起是改开之初,人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巨大需求,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反刍现象,是对过去一段历史文化禁锢的抗议,因此表现出来的市场能量巨大。为了满足这个市场,一些人开始从古代旧家具的倒买倒卖入手,从全国各地收购古旧家具充实市场,然而,真正的古旧家具数量有限,面对巨大需求,这群最早进入古旧家具行业的人开始从事仿制和做旧。之后,做旧的产品再次不能满足需求,于是成规模的红木产业开始兴起。有这么件事成为业内谈资,说的是以做旧闻名的河北大城,某个企业在山西收了件明代家具,高兴之余,请来一众好友来参观,结果,这件明代家具竟然是自己邻居家仿制做旧卖到山西的产品,却被这个行家从山西又以很高的价格买了回来。可见,当时做旧的手艺之高,连行内的人都很难分辨出来。这说明什么?说明红木产业的先天不足。从仿制起家,而且从仿制的经历中得到巨大利益,这样一来,形成常态,怎么可能放弃那种挣快钱的思维?可以说,近三十年来,红木企业挣快钱的思路一直没有变化。而这也是暴利时代的一大特征,只有仿制,没有创新。而当市场需求开始多样化时,过去的思路维持下的产品体系,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特别是在价格上,红木家具这种高价值资产,顿时成了小众产品,为了更多的卖货,企业之间只能打价格战——你的价格低,那我就比你的还低!在这样的逻辑下,企业就不得不在降低成本方面动脑筋。动脑筋的结果,便出现了替代材料的做法。奥氏黄檀花纹像海黄,拿来代替就是了!紫光檀像小叶檀,同样照此办理,之后又出现了与小叶檀相似度更高的血檀,那就更容易了,索性就当做紫檀来卖!劲飞的吴新建就为此上了大当,损失巨大。而造假手艺也开始渐出江湖。仙游的交趾黄檀牛逼,可是仙游绘画的功夫更牛逼。他们有个传统手艺就是背着画箱走街串巷,这回机会来了,这些画匠画木纹的本事也是世界一流。他们画出来的交趾黄檀木纹,连行家都会打眼。这说明,暴利时代,才是造假制假的元凶。
红木的水深吗?太深了!深到你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能相信自己所有的经验!只要你有需求,假的跟真的一样牛逼。一个江苏的朋友,从仙游进了几件货,回到江苏进行再加工,用砂纸打了一遍后发现,主要部件都是拼的,木纹更是画上去的。如今,估计已经没有手绘木纹的做法了,时代在发展,技术在前进,画木纹已经实现了机械化。再说到往承重部位填砖头、灌水泥、用碎木头填充的做法早已经见怪不怪。用点边材,更是屡见不鲜。记得笔者曾经去东阳采访,进入一家企业,嗬!库房那叫高,刚生产出来的沙发摞了四五层,估计上百件,大果的料,仔细一看,几乎全是白花花的边材,红色的芯材简直就是星星点点。而在喷漆车间,一个工人在精心地刷油漆,什么边材白皮?油漆过几次,狗屁都看不出来。更可气的是,企业老板见到记者,开口第一句就是:我们这家企业,一直以产品质量为生命!妈妈的,气的我真想轮圆了给他一个大耳刮子!什么他妈的玩意!
【批木网】
其实,真正让红木家具企业进入困境的重要原因,是红木家具的质量出了巨大问题。一些企业的产品,让真正有心消费的人敬而远之,信之不在,市场何在?其次,企业规模的扩张,做大做强,是企业在满足市场需求必须要走得一条路子,规模扩张,必然要在市场需求、产品创信、原料储备、设计、流水线、资金方面做足准备。假设,如果企业转型,按照一些专家的意见,缩小规模,退回到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中,企业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是降下来了,产品也做得越来越精了,可是,单位成本的价格并没有降低,反而会上升,按照这个价格逻辑,传导到终端市场,市场会接受吗?本人在前几篇文章中提出观点,目前的红木企业困境说到底是市场的困境,如果仅仅考虑产品质量,产能降下来了,可是企业实现利润的预期和实际能力也会降低。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如果产品以传统明清家具为主,企业规模的缩小对于企业是有利的,在未来几年的红木家具市场上,产品库存量极大,足可以满足市场几年的需求。因此,企业规模,实际上是和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有直接关系。比如新中式家具,企业如果以手工方式进行生产,市场效果是不可想象的。企业一定会走规模化生产的路子,不可能去缩小规模。更不会退回到手工生产的老路上去。虽然,许多企业在规模扩张中面临更大风险,尤其是市场风险,但是,只要产品适合,市场有巨大需求,规模扩张,做大做强,也一定是红木企业必然要走的一条路。历史是向前走的,不可能开倒车。所以企业还是在产品上多做努力,用匠心精神塑造产品才是出路。也许有人会说,过去的中华老字号,延续到今天的特别少,许多老字号都是倒在了规模扩张的路上,因此,红木企业的最佳选择仍然是手工作坊式生产,这样才能把老祖宗的手艺传承下去。但笔者想说的是,时代不一样了,倒退没有出路,特别是符合当代文化精神的产品,规模化生产,是产业壮大的最好方式。因为,规模化生产是当今这个时代的特征。
至于明清古典家具,笔者认为,只有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才能出更多精品,才能满足市场另一部分人的需求。作坊式生产也是有市场决定的。
来源:中国木材木业网
木材 木业 红木 原木 人造板 地板 板材 家具 木工 等资讯、供求、人脉,全在批木网
【相关阅读】木材含水率的计算公式及详细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