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杉木第三代育种群体选择技术及其效果
课题来源: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6-011-03-01
组织验收鉴定单位:国家林业局
验收鉴定时间:2000年9月6日
完成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建省洋口林场、福建省官庄林场
主要完成人员:施季森、何桢祥、邱进清、余荣卓、曹汉洋、陈孝丑、李 力、苏兵强
简要技术说明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重要造林针叶树种,在“九五”期间开展的“杉木第三代育种群体选择及其效果的研究”,通过对杉木第二代遗传改良的分析,根据高世代遗传改良的要求,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杉木第三代育种群体,为杉木高世代遗传改良提供了必需的遗传材料和基础保证。该项成果在国内为首创,经检索未见相同和相似的报道。
杉木第三代育种群体建立技术,包括基本群体的组成、容量、育种与测定方法、交配体制、亚系结构保持方法和近交衰退的克服与利用等。
杉木第三代育种群体的建立策略,即从二代子代林、产地二代杂交林、区域测定林等基本群体中选出160~200个亲本(优良家系中的优良单株),包括前向和后向选择。
通过分子标记技术估算出各亲本间的遗传距离,根据遗传距离将杉木第三代育种群体划分为育种亚群体,建立育种亚系45个,每个亚系含4~5个亲本,亚系内采用半双列交配设计进行遗传测定。
选出优良亲本50个建立精英群体,使其材积增益在第二代基础上再增加10%~15%。
该项研究中新选出杉木第三代育种材料182个,其群体材积生长比第二代优良家系的平均材积提高12%。
该项成果为国内首创,其中运用分子标记估算遗传距离,并应用于育种群体的划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果推广应用情况及其前景
该项研究成果选择的第三代育种群体是建立在第二代遗传改良的基础上,具有完整的背景材料,亲缘关系清楚,遗传基础起点高,在建立高世代种子园或其它繁殖方式以及杉木遗传多样性保存方面将起极其重要的作用。
该项研究成果密切结合国家林业局良种基地和良种中心的建设,而且将成果直接应用于林业生产,可为“十五”期间国家林业局的种苗工程提供高世代优良杉木苗木。按该项研究成果提供的技术路线和技术经济指标,可使我国杉木遗传改良的成效进一步提高。在“十五”期间林木工业化定向培育、杉木大径材培育等方面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南京林业大学
已关注 关注
普通用户 积分: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