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拼板胶种类的选择
1、针对基材使用对应的拼板胶;(如,软木、中硬木、硬木、特级硬木)
2、针对工艺使用对应的拼板胶。(如,冷拼、高频、热压等)
重点:两者相结合才能保证客户的板材不开裂,缺一不可。
二、木材含水率控制
含水率8- 12%。同一拼板上相邻木材的含水率误差不大于± 1 %,同一拼板上木材含水率的偏差不大于±2 %。
原因:木材的特殊性 ( 各向异性 ) 不同方向的收缩/膨胀率不同,产生的应力不同;不同含水量的基材粘结后会导致接口高低差(易出现拼好的板材端头开裂)。
重点:目前很多集成材拼板厂,拼好的板材放置一段时间或储存环境发生变化时,一些板材出现端头开胶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基材表面处理
木材胶合表面要平整,光滑,无油污,不弯曲;木材 拼板胶相邻两面成直角;木材胶合面加工误差不大于0. 5mm;保持木材胶合面新鲜(加工好的基材在24小时内进行拼板)。
原因:木材表面的活性基团;木材内部的油/树脂渗出;木材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
1.基材表面处理应在用胶前24小时之内进行 ;
2.保持工具锋利以避免毛面 。
重点:刨平:避免基材平整度有落差,啃头现象;木材表面经加工平整后应尽快用胶 ,木材本身的大小变化(变形)会导致夹合压力不均和拼接端头开裂 。
四、胶水与固化剂的配比
胶水与固化剂的混合比 (严格按照产商的标准配比),胶水与固化剂必须充分搅拌均匀。通常电动搅拌约40秒左右,人工搅拌约2分钟左右。
重要:充分的搅拌均匀,可保障板材的粘结强度及耐候性,反之易出现拼好的板材开裂,耐水性下降
注意事项:主剂与固化剂配比(按重量比)按标准值配,误差值不能超过标准的±2 。必须搅拌均匀。
固化剂在拼板胶当中起到的作用:
1、加速固化时间;2、交联作用;3、增加产品的耐候性;4、增加产品的粘结强度。
五、活性期
混合好的粘合剂应在其活性期(适用时间)内使用完毕。通常胶水的活性期为25-50分钟(工作环境温度为25 ℃,相对湿度在50-65%时)。
在工作环境温度高于35℃,同时相对湿度较低时,胶水的活性期将大大缩短。
判断活性期到了:胶液目测像发酵的面团、胶液明显变稠。
重要:
1、混配好 固化剂的拼板胶应保证充分且均匀的交联;使用前胶水不应有部分交联或固化 ,否则直接影响粘结强度、品质下降。
2、 使用过了活性期的胶液,耐候性及强度均会下降(易出现拼好的板材开裂,耐候性下降)
六、上胶量
胶水涂布量:木材胶合面胶水涂布应均匀(胶液厚度为0.2毫米),胶水涂布量通常为 250-300克/平方米。通常在合适的压力下胶缝挤出的胶水呈连续小珠滴状或一条细细的胶线时,表示涂布量合适。胶水涂布的方式通常为手工涂布和机器辊涂。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 ,调整胶水的涂布量 在温度高且空气湿度低时,要适当增加涂布量 。
重要:布胶量偏低会出现胶合面胶量不足、表干太快2个现象,导致板材开胶。
布胶量过大,在拼接较宽的拼接面时,容易出现压力不足产生胶层,导致板材开裂
七、开放期
胶合面的拼板胶开放时间(通常指木材涂胶后至加压的这段时间): 通常不大于 2分钟。吸水性能强的木材(通常为软木)其开放时间要尽可能缩短,吸水性能弱的木材(如硬木,油性材);在工作环境温度高于30℃,同时相对湿度较低时,其开放时间要相应缩短,一般为1分钟。
重要:如刷好胶的板材过了开放时间还未去加压,板材表面的胶体会表干成膜,在加压时胶液无法渗透到木质纤维孔里,在拼缝之间就形成了一道隔膜,后期加压的时间再长、压力再大都达不到良好的粘结强度,耐候性及强度均会下降(易出现拼好的板材开裂)
八、压力及加压时间
必须保证足够的压力; 合适的压力,有利于胶水的渗透,达到理想的粘结效果;
加压时间一般为 45—120分钟。
1、软性木材压力;5—8KG/C㎡
2、中硬度木材压力; 5—8KG/C㎡
3、硬质木材压力;8—12KG/C㎡
4、特级硬木材质; 8—15KG/C㎡
重要:合适的压力,有利于胶水的渗透及形成理想的交联结构;足够的压合时间,可以保证在卸压后,胶水已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抵御基材本身所具有的应力及外界因素的影响,达到最佳的粘结强度。 (反之易出现拼好的板材端头开裂)
九、养生期
板材泄压时,暴露在基材表面的胶体一般为软质表象,属初固期。养生24小时后可进行下步锯、刨工艺,养生7天后达到达到最佳粘结效果,可进行深度水煮等检测。
重要:在未达到相应的固化时间,不养生或养生过短对板材进行了加工及测试,造成粘接强度降低甚至开裂现象;特别是造成前期开锯时的假粘现象,放置一段时间或后期上油漆时出现开裂,增加了维修的成本。
更多工艺操作咨询:18221009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