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而又古老的日本能乐面具【批木网】
发布时间: 2015年09月08日 11:18:00
木材人都在用的神器—扫一扫下载APP
“能乐”是一种假面乐剧,是世界上唯一仅存且极具艺术价值的假面剧。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最神秘最古老的当属“能乐”。2001年,“能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
【批木网】
能乐的面具,是能乐的精髓,是历代表演者最为重视的道具。能乐原来是一种宗教仪式,穿戴日本传统服饰的表演者为了掩饰自己的表情,戴上面具或者无表情地表演情趣盎然的传统舞蹈。能面常给人很诡异的感觉。能面是“能”表演外侧的直观的属性,将一个角色的内心逼真地刻画在“脸”上,而不再需要任何多余的表情,既是“无表情”,又是“无限表情”。它包括了喜悲美丑,把人活生生的表情否定掉了,只把一种表情强制地加在观众的感官上,从而把“能”表演抽象化了;表演者只有依靠身体语言来表达所要表达的感情,在这对立统一的关系中,使观众产生不一样的美感。
【能乐的起源及发展】
“能”即艺能、技艺的意思。能乐是一个非常晚出的名称,从平安时代中叶直至江户时代,这种艺能一直被称为“猿乐”或者“猿乐之能”。而且,以日本南北朝为界,前期猿乐与后期猿乐面貌迥异,故现今日本学术界将前者称作“古猿乐”,而将后者称作“能乐”。
关于能乐的起源,虽然在具体分析上存在着许多分歧,但能乐是“古代日本本土艺能与外来艺能之集大成”,可谓学术界的共识。许多文化样式都对能乐的形成,发展和定型起到过作用。其中也包括中国的古代文化。
能的源流,可追溯到奈良时代。当时从中国传来的各种艺能中,有所谓的“散乐”,它是一种包含了器乐、歌谣、舞蹈、模仿、杂技、魔术等表演的民间技艺。当时宫廷设立“散乐户”,演员在其管理下进行表演。平安时代,“散乐户”被废止,艺者遂分散各地,多数受到寺院与神社的保护,在祭祀活动中演出,有的则在各地进行巡演。
能乐发展到室町幕府时期,已经非常成熟了,它已经具备了戏剧文学、表演艺术、音乐、舞蹈、舞台艺术等各种因素。但它主要还是以歌舞为主的音乐剧,简短精练,不追求情节的变化发展,着重叙事抒情。
【能乐中的面具】
【批木网】
日本民族相信人死之后有灵魂存在,认为人死后的魂向灵的高山复归,所以创造了死后的灵魂作为主体的能乐艺术。而能乐的面具,则是能乐的精髓。
许多没有直接接触过能乐的海内外人士首先通过著名的面具了解能乐,这些面具在博物馆和特别的展览会上可以见到。能乐的面具可以分为很多种类,例如青年女子、老人和恶魔等等。用于同一个角色的面具也还有不同等级,这影响到角色和戏剧将如何表演。因为能面是一种面具,同时也为演员传达了感情。仅依据演员的动作和角度的变化,或是稍稍地在打上灯光的情况下,演员和着歌谣,配合微妙,表现出喜怒哀乐,也在一瞬间吐露出激烈的情感,因此能缓缓地道出心境的变化。
能面具是雕刻与绘画的融合,是使用刀、技、笔的技术。自古以来的能乐的名面珍具,强与柔、刀法与画法都给人浑然融合之感,都是刀、笔、技法的鲜明的杰作。能面具被看成是能乐的生命,再杰出的艺人上场舞蹈,如果用的面具不合适也会遭到嘲笑。
【批木网】
能面具基本上都做得比脸小一圈,所以行话不叫“戴”而叫做“附上面具”。能乐演员尊面具为圣。他们表演时穿的衣服、袜子等都可以给人看,唯独是面具,像珍宝一样放在铺上锦布的木盒中,别人不可以随随便便看。能乐即将上演的时候,由于表演时穿的衣服十分宽大,需要别人帮忙穿,假发也需要别人帮忙戴好并系好,但是,面具绝对要自己戴上。他们相信,一个面具,是独一无二的一个角色的灵魂,不能让别人侵犯。
戴面具的时候,表演者会小心翼翼地从木盒中取出面具,两手捏着面具的两侧,把面具的正面对着自己的脸,说:“我要演你了。”这是千百年来的传统,每个能乐表演者表演前都会这样做。说完,就小心翼翼地把面具反过来戴好。在戴上面具之后,演员即不再是自己,而是面具上所表现的人物。
【能面的制作】
制作能面的人称为“能打面”。能面通常以桧木为材质,再加上胡粉,涂以颜料。平均长21厘米,宽13厘米。脸部接近于平面,但画工的重要性超过刻工。面具的各种表情、色调,塑造了人物独特的性格。
1.能面的制作步骤:
(1)选用专用的木材(一般选用桧木),将表面打磨平滑(选用纵切面),画上所要制作的能面的外轮廓,并在轮廓的中间位置打好两条互相垂直的基准线,画上制作辅助线的这一面一定是能面的背面,即将来贴在演员脸部的一面。
(2)沿着轮廓线,将多余的部分除去,此时能面的正面成梯形,背面水平。
(3)用大号的雕刻刀从背面挖出凹面。
(4)用大号的雕刻刀在正面大致雕刻出能面的大体轮廓(此步骤至关重要,基本上将面向结构做了界定,据说著名的面向打师掌握有祖传的雕刻技法)。
(5)使用如下“面向的当型”进行大致的雕刻:左边轮廓型、升型、匾额型;最从右和上上口型,下面口型,鼻子型,口型,眼睛型。
(6)大致的雕刻完成后,进行细致的刻画。将眼、鼻、口、脸部边缘的带洞穴(穿入带子以固定在脸上的小洞)等打开;完成雕刻后,用不同的砂纸将木材表面打磨光滑。
(7)将面向的后面制作完成,反复涂漆,打磨,此步骤一定要在对面向正面上色之前完成。
(8)制面向的正面步骤:
①反复涂刷白胡粉,每涂一层,需风干后打磨光滑再涂刷第二层,细致地涂刷眼、鼻、口的开口处;
②绘制彩色的部分,首先描绘头发和眉毛,根据所制作面向的不同,细心绘制头发和眉毛的形状,注意眉毛的位置以及毛发与皮肤的过渡;
③进一步绘制出眼、口等,尤其注意根据面向的不同选用不同的颜色绘制嘴角的形状;④扑色,能面在上色的时候有一个关键的方法,就是用扑色。用一小块质细的布包裹上一小团棉花,然后蘸上少许事先调好的很稀的淡咖啡色,在脸上扑曲面的凹部,以加深立体感。这个过程很重要,通常是在脸部绘画完成后所做的最后步骤。如果仔细观察能面的凹部就不难看出来,如在双眼和鼻子中间的两个凹处颜色会深一点点的,通常人们会以为是拍照时的阴影,其实那是事先就加深的颜色。
【能面的制作过程】
2.制作能面的工具和材料:
能面制作时用的是木刻刀,其中有扁口刀、圆口刀、方口刀、斜口刀、单面刀、双面刀等。每一种刀都有大大小小好几把不同的规格。另外还有刨子、凿子、斧头等。还有些是作家为了方便制作而自己做的专用刀具。能面所用的木材通常为桧木,也叫香柏木,颜色淡黄。因为其质地轻软易于加工,且耐腐,所以用得多些。但也不排除用其他的木材,所用木质必须质地细密,不能过硬。
绘制前用做打底的胡粉是一种贝类,产自江河中。这种贝类从河里捞上来后要在露天的环境中暴露风化至少十年以上才能使用(市场上有已经过风化并加工好的出售)。使用时将其清洗干净然后细细磨成粉,因为是纯白色的,所以叫“白胡粉”。绘制所用的颜料是天然的动、植、矿物颜料,那样绘制的面具能保持几百年而不褪色。
颜料是完全不含胶着成分的,为了使颜色附在面具上,要使用媒体胶。胶的浓度直接关系到色度,常用的几种胶有“三千支胶”和“鹿胶”等。颜料在用的时候还要经过细细地碾磨,这个过程通常要用白瓷质的乳钵,加入胶细磨,必须细致到用手指在颜料上打圈圈的时候感觉不到有颗粒感。颜料干后有一定的防水性,只有必要时用棉花蘸少许水,轻轻并快速地擦拭污损的地方,绝对不能用水洗。
【能面的表现】
各式各样的能面,可以为戏剧上的需要做出各种的演出,亦即面具就是变身的道具,可以依据神、女性、幽灵等不同角色来使用。能面具有人和灵的特质,借由其“精神的核”来凸显人物性格。因此,能面对于演员来说,是精神灌注的对象,具有特别意义,被视为神圣之物。
【保护传承】
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能剧和狂言提出了具体的保护计划,日本政府也已经把能剧及狂言列入到“文化财产”之列,能剧和狂言及其艺术家们得到了全方位的保护。培训戏剧演员的计划得到了日本政府提供的财政支持,一整套记录该古老剧种的计划正在筹备实施当中。能乐师在世界各地进行文化交流。一些年轻的能乐师还拍广告、上访谈节目,在大学成立俱乐部……古老的能乐有了新鲜血液,也就有了不死的生命!
凡是与 木材 木业 红木 原木 人造板 地板 板材 家具 木工 木工机械 家装材料 油漆化工 紫檀 酸枝 spf 辐射松 松木 榉木 锯材 榆木 楠木 乌木 沉香 檀香 纤维板 黄花梨 香樟 橡木 椴木 杨木 桦木 白蜡木 花旗松 南方松 黄檀 鸡翅木 胶合板 有关的资讯、供求、人脉,全在批木网
相关阅读:解不开的文化情结:文房用品【批木网】